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8:03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大市的发展问题。农民工市民化是农业大市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两化”)的必然选择与特有途径,但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也影响了农业大市实现“两化”。对农业大市“两化”和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虽然做了大量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实践对策,但至今对“两化”实现的路径仍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从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成果尚少。本文把农民工市民化、“两化”和河南农业大市的实际相结合,重点研究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实现“两化”的路径及其相应的政策体系,借以实现理论创新和政策设计两方面的目的。论文着重围绕以下五个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一、农业大市实现“两化”的相关理论及分析。二、农民工市民化促进“两化”的路径、过程和机制。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工市民化,农业大市实现“两化”的特色就是渐进式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两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又可以为“两化”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三、农民工市民化...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城镇化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2章 农民工市民化与“两化”的基本涵义
2.1 农民工与市民化的内涵
2.1.1 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2.1.2 农民工市民化的涵义
2.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概念
2.2.1 城镇化的概念
2.2.2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2.3 农民工市民化与“两化”的依存关系
第3章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两化”的意义
3.1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城镇化的意义
3.1.1 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农业大市城镇化进程
3.1.2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城镇产业聚集
3.1.3 农民工市民化拉动城镇内需增长
3.1.4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镇社会的稳定
3.2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3.2.1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减轻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3.2.2 农民工市民化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提供条件
3.2.3 农民工市民化拉动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
3.2.4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第4章 两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及对“两化”的制约
4.1 农业大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4.1.1 低水平的城镇化、工业化对应的低吸纳能力
4.1.2 户籍制度与依附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形成的阻碍
4.1.3 农民工就业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4.1.4 农民工面临的在城镇生活的巨大的压力
4.2 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4.2.1 农村户籍依附的权益使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
4.2.2 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4.2.3 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影响其市民化的进程
4.3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对“两化”造成的障碍
4.3.1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对城镇化造成的障碍
4.3.2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对农业现代化化造成的障碍
第5章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5.1 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
5.1.1 组建形成与大城市功能互补的中、小城市体系
5.1.2 发挥城市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
5.1.3 培育城市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5.2 根据不同农民工的意愿,有序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5.2.1 鼓励基本融入城市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
5.2.2 帮助常年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5.2.3 保障间歇性或季节性在城镇务工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5.3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农民进城的门槛
5.3.1 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5.3.2 合理有序地引导人口流动
5.4 创新土地制度,保证农民工稳定退出农村融入城镇
5.4.1 稳定和维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5.4.2 改革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5.4.3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5.5 改革就业制度现状,促进农民工就业
5.5.1 构造城乡统一开放、规范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5.5.2 为农民工开辟充分就业的渠道
5.5.3 加强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
5.5.4 加强对农民工劳动相关权益的保护
5.6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待遇
5.6.1 医疗保障制度
5.6.2 工伤保险制度
5.6.3 养老保障制度
5.6.4 住房保障制度
5.6.5 救助制度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信阳市农民工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理论分析[J]. 黄锟. 统计与决策. 2011(22)
[2]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综述[J]. 夏荣静. 经济研究参考. 2011(60)
[3]农民工市民化障碍解析[J]. 刘传江,董延芳. 人民论坛. 2011(26)
[4]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张红宇. 中国农村经济. 2011(06)
[5]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面临的机遇、问题[J]. 长子中. 中国农业信息. 2011(06)
[6]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 蔡世忠.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6)
[7]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J]. 许经勇. 湖湘论坛. 2011(03)
[8]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王永苏. 中州学刊. 2011(03)
[9]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杨中昭. 生产力研究. 2010(09)
[10]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 经济研究. 2010(06)
博士论文
[1]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钱正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訾凤鸣.河南农业大学 2010
[2]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对策[D]. 吴庆春.西华大学 2010
[3]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解决对策[D]. 于乾顺.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8199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城镇化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2章 农民工市民化与“两化”的基本涵义
2.1 农民工与市民化的内涵
2.1.1 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2.1.2 农民工市民化的涵义
2.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概念
2.2.1 城镇化的概念
2.2.2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2.3 农民工市民化与“两化”的依存关系
第3章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两化”的意义
3.1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城镇化的意义
3.1.1 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农业大市城镇化进程
3.1.2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城镇产业聚集
3.1.3 农民工市民化拉动城镇内需增长
3.1.4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镇社会的稳定
3.2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3.2.1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减轻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3.2.2 农民工市民化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提供条件
3.2.3 农民工市民化拉动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
3.2.4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第4章 两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及对“两化”的制约
4.1 农业大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4.1.1 低水平的城镇化、工业化对应的低吸纳能力
4.1.2 户籍制度与依附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形成的阻碍
4.1.3 农民工就业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4.1.4 农民工面临的在城镇生活的巨大的压力
4.2 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4.2.1 农村户籍依附的权益使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
4.2.2 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4.2.3 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影响其市民化的进程
4.3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对“两化”造成的障碍
4.3.1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对城镇化造成的障碍
4.3.2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对农业现代化化造成的障碍
第5章 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农业大市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5.1 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
5.1.1 组建形成与大城市功能互补的中、小城市体系
5.1.2 发挥城市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
5.1.3 培育城市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
5.2 根据不同农民工的意愿,有序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5.2.1 鼓励基本融入城市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
5.2.2 帮助常年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5.2.3 保障间歇性或季节性在城镇务工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5.3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农民进城的门槛
5.3.1 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5.3.2 合理有序地引导人口流动
5.4 创新土地制度,保证农民工稳定退出农村融入城镇
5.4.1 稳定和维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5.4.2 改革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5.4.3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5.5 改革就业制度现状,促进农民工就业
5.5.1 构造城乡统一开放、规范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5.5.2 为农民工开辟充分就业的渠道
5.5.3 加强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
5.5.4 加强对农民工劳动相关权益的保护
5.6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待遇
5.6.1 医疗保障制度
5.6.2 工伤保险制度
5.6.3 养老保障制度
5.6.4 住房保障制度
5.6.5 救助制度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信阳市农民工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二元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理论分析[J]. 黄锟. 统计与决策. 2011(22)
[2]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综述[J]. 夏荣静. 经济研究参考. 2011(60)
[3]农民工市民化障碍解析[J]. 刘传江,董延芳. 人民论坛. 2011(26)
[4]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张红宇. 中国农村经济. 2011(06)
[5]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面临的机遇、问题[J]. 长子中. 中国农业信息. 2011(06)
[6]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 蔡世忠.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6)
[7]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J]. 许经勇. 湖湘论坛. 2011(03)
[8]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王永苏. 中州学刊. 2011(03)
[9]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杨中昭. 生产力研究. 2010(09)
[10]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 经济研究. 2010(06)
博士论文
[1]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钱正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訾凤鸣.河南农业大学 2010
[2]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对策[D]. 吴庆春.西华大学 2010
[3]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解决对策[D]. 于乾顺.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8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9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