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1979-2013浏阳城乡自建住宅的类型与特征

发布时间:2021-06-01 04:26
  住宅自建是我国居民解决人居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居民自建住宅大量存在,且呈现出丰富的面貌,然而我国自建的研究缺乏类型细分,研究图景相对模糊。基于我国城乡二元制度,对住宅的分类行进梳理,并不涉及到违建和装修改建以及城中村的建设,在我国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住宅自建发展的现状特征展开研究,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这种自发性建造模式下所建造的居民住宅,是建筑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对湖南浏阳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的居民自建住宅展开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居民自建房的土地制度出发,依据自建活动的类型对自建住宅进行分类;并通过研究城乡二元自建住宅的管理机制、住宅生成和演变过程,包含住宅的审批、融资、选址、布局、建造等;以及结合土地、政策、经济、材料、文化、能源、社会等一系列影响居民住宅建造的因素对于居民自建住宅的特征展开探讨。并结合城乡自建住宅的特征进行比较,指出二者差异性的发展现状和当前住宅自建的问题。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979-2013浏阳城乡自建住宅的类型与特征


历年城乡新建住宅总面积(本研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绘图整理)

住宅面积,历年


图 1. 2 历年城乡新建住宅面积比较(本研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绘图整理)在中国乡村,祖祖辈辈一直延续自建住宅的传统。在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农民居住条件及建房规模速度受到制约,居住建筑的形制和质量也进化缓慢。70 年代末,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加速了乡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倍增。农民除了有能力解决基本家庭生活的问题,购买所需生产资料,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盖房,建成的新房成了家庭脱贫致富的象征和标志。1985 年前后,乡村许多地区出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波建房“热潮”[3],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乡村劳动力的解放,以及外出务工,土地征收补贴给乡村居民带来的经济上的进一步飞跃,使得在随后的 1995 年前后、2009 年前后出现了第二波、第三波建房“热潮”。而城镇地区,住房情况不同于乡村。解放以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住房制度,住房纳入社会福利制度,由国家或集体单位统筹资金建设居民住宅,并通过分配的形式,低租金供居民使用,公有住房不允许进入市场买卖。在政府对私人拥有房产的所有权也予以承认的同时,大多数城镇居民居住的依然

乡村居民,住宅建筑,统计局,城镇


硕士学位论文于之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基本由国家投资兴建,且实行福利分房,所以虽然投入了巨资,但仍然无法满足当时人们居住的需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资料可以看出,1978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只有 3.6 平方米。而到 1978 年 月,中央召开的城市住宅建设会议传达了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谈话,主要思路就是:“拟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等方式来解决住房供应紧张的问题;同时把建筑业的发展列为重要的长期规划”[5]。1980 年 4 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城镇居民开始了住宅自建的“热潮”到 1980 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就翻了一倍到达人均建筑面积 7.2 平方米。此后便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 2011 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7.1 平方米,乡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 36.2 平方米。分别是三十年前的10 倍和 4.5 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9—2009年农村住宅的变化——以湖南的调研为例[J]. 卢健松,姜敏.  建筑学报. 2009(10)
[2]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J]. 王冬.  新建筑. 2008(04)
[3]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反思[J]. 朱晔.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8(01)
[4]城镇边缘自建住宅的发展与规划问题[J]. 张明.  建筑学报. 1993(09)
[5]斯德哥尔摩有组织自建住宅[J]. 奥雷·弗内,陈惠明.  新建筑. 1986(03)
[6]关于合作住宅[J]. 马国馨.  新建筑. 1986(01)
[7]联邦德国的住宅建设[J]. 晏小宝.  世界经济文汇. 1985(05)
[8]自建公助住宅[J]. 水亚佑.  住宅科技. 1984(09)
[9]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理[J]. 陆嘉琦.  今日苏联东欧. 1984(02)
[10]湘中民居调查[J]. 賀業鉅.  建筑学报. 1957(03)



本文编号:3209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09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