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品供给和农地制度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4-25 20:27
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角度探讨中国农地制度的选择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农业现代化和个人权利的角度考察中国农地制度。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农民的结构和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和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存在差异。其次,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民内部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笔者选取一般农业型地区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并认为这部分农民对土地的诉求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诉求。与以往从个人权利视角看待农地制度问题的研究不同,本文认为农民最需要的是农业生产方便,而不仅仅是更多的“土地权利”。为了将问题具体化,笔者从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这类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当前土地权利话语的主张下土地权利和农民诉求之间的悖论,该悖论表现为:农民个人的土地权利越大,集体享有的土地权利就越小,导致农民合作越困难,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增高,最终使得农民要想生产方便的诉求就越难达到。而要解决这一悖论,为了满足农民方便生产的诉求,就必须要强化集体享有的土地所有权。笔者认为,在实践层面上农民集体应占有一定的机动地;根据实际情况,集体应享有“调地”...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田野调查与研究方法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论文框架
2 土地与土地权利话语
2.1 土地制度的文本表述
2.2 学界对土地权利话语的解读
2.3 权利话语之下的土地实验
2.4 小结
3 农民与农业生产
3.1 农民的分化
3.2 农民对土地的诉求
3.3 农业生产的困境
3.4 小结
4 土地权利与公共品供给
4.1 水利供给与农民合作
4.2 农民土地权利与公共品供给
4.3 集体土地权利与公共品供给
4.4 小结
5 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选择
5.1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
5.2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功能及限度
5.3 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
5.4 农地法律制度的改革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瓦解是未来粮食危机主因[J]. 李昌平. 财会研究. 2010(04)
[2]如何做到耕者有其田[J]. 贺雪峰. 社会科学. 2009(10)
[3]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J]. 陈柏峰. 人文杂志. 2009(05)
[4]反思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基于贵州鸣村的个案研究[J]. 刘燕舞. 学习与实践. 2009(06)
[5]从成都实践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市场化为动力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J]. 孙恪廉.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6]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J]. 温铁军. 红旗文稿. 2009(02)
[7]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J]. 贺雪峰.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1)
[8]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之优越性——与越南之比较[J]. 李昌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回到土地是农民最基础的人权[J].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土地私有化[J]. 曹锦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研究[D]. 胡长明.西南政法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研究[D]. 吴迪.广西大学 2008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研究[D]. 黄纯丽.湘潭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8285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田野调查与研究方法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论文框架
2 土地与土地权利话语
2.1 土地制度的文本表述
2.2 学界对土地权利话语的解读
2.3 权利话语之下的土地实验
2.4 小结
3 农民与农业生产
3.1 农民的分化
3.2 农民对土地的诉求
3.3 农业生产的困境
3.4 小结
4 土地权利与公共品供给
4.1 水利供给与农民合作
4.2 农民土地权利与公共品供给
4.3 集体土地权利与公共品供给
4.4 小结
5 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选择
5.1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
5.2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功能及限度
5.3 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
5.4 农地法律制度的改革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瓦解是未来粮食危机主因[J]. 李昌平. 财会研究. 2010(04)
[2]如何做到耕者有其田[J]. 贺雪峰. 社会科学. 2009(10)
[3]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J]. 陈柏峰. 人文杂志. 2009(05)
[4]反思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基于贵州鸣村的个案研究[J]. 刘燕舞. 学习与实践. 2009(06)
[5]从成都实践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市场化为动力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J]. 孙恪廉.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6]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J]. 温铁军. 红旗文稿. 2009(02)
[7]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J]. 贺雪峰.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1)
[8]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之优越性——与越南之比较[J]. 李昌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回到土地是农民最基础的人权[J].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土地私有化[J]. 曹锦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研究[D]. 胡长明.西南政法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研究[D]. 吴迪.广西大学 2008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研究[D]. 黄纯丽.湘潭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4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