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基于传统文化原真性的村庄规划研究 ————以荆州市观音垱镇丫角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3 00:3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并存在着数量庞大、各具特色的村庄。那些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浓厚文化内涵的村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庄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大批的村庄消亡,大量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一直以来,农村问题都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勾画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面。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保护和传承那些根植于乡村,成长于乡村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要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传统文化、原真性、村庄规划的概念界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自然环境、风水思想、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民俗信仰等传统文化原真性要素对村庄的规划选址、空间形态、民居建筑等各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式、改造式、新建式三种村庄规划建设模式,并分别举例详细分析了案例村庄在文化景观、空间形态、公共空间、民居建筑四个方面受到传统文化原真性要素的影响和相对应的规划建设模式,但我国村庄类型各异,在针对某一具体村庄进行规划时也不能生...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解析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传统文化
        2.1.2 原真性
        2.1.3 村庄规划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关于原真性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原真性的研究
        2.2.3 国外关于村庄规划的研究
        2.2.4 国内关于村庄规划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文化原真性的要素组成及其对村庄规划的影响分析
    3.1 传统文化原真性的要素组成
    3.2 自然环境
        3.2.1 对村庄选址的影响
        3.2.2 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2.3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3.3 风水思想
        3.3.1 对村庄选址的影响
        3.3.2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3.3.3 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4 土地制度
        3.4.1 对村庄分布的影响
        3.4.2 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5 宗法制度
        3.5.1 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5.2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3.5.3 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3.6 民俗信仰
        3.6.1 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3.6.2 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3.6.3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传统文化原真性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分析
    4.1 基于传统文化原真性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探讨
    4.2 保护式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以皖南西递古村为例
        4.2.1 西递古村简介
        4.2.2 西递古村传统文化原真性分析
        4.2.3 西递古村保护式村庄规划建设实践及模式分析
    4.3 改造式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以陕南贾塬村为例
        4.3.1 贾塬村背景介绍
        4.3.2 贾塬村传统文化原真性分析
        4.3.3 贾塬村改造式村庄规划建设实践及模式分析
    4.4 新建式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以巫山大昌镇为例
        4.4.1 大昌古镇背景介绍
        4.4.2 大昌古镇传统文化原真性分析
        4.4.3 大昌古镇新建式村庄规划建设实践及模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实证——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丫角村
    5.1 丫角村村落概述
    5.2 丫角村传统文化原真性分析
        5.2.1 丫角村文化景观分析
        5.2.2 丫角村空间形态分析
        5.2.3 丫角村公共空间分析
        5.2.4 丫角村民居建筑分析
    5.3 丫角村传统文化原真性价值分析
    5.4 丫角村传统文化原真性保护困境
    5.5 丫角村传统文化原真性保护实践
        5.5.1 文化景观保护实践
        5.5.2 空间形态保护实践
        5.5.3 公共空间保护实践
        5.5.4 民居建筑保护实践
    5.6 保护规划后的丫角村传统文化原真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本文编号:3798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798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b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