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
本文关键词:浅析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
更多相关文章: 知情权 产生发展 基本权利 修改宪法 法律保障
【摘要】:知情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也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无论是公民权利的实现还是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都离不开知情权。但是知情权一直没有在我国宪法中明确体现,使得我国的知情权保护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论述应当将知情权这项重要的权利写入宪法之中,通过修改宪法的具体条文将知情权予以明确,然后发挥宪法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指引其他法律法规对于知情权的具体内容相应加以修改和规范,同时从信息公开制度改革、电子政务改革和新闻媒体改革角度加强知情权的制度建设,以便实现对知情权的全方位保护。由于知情权的研究涉及法学、新闻学等诸多学科,因此本文对于知情权入宪的研究使用了语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诸多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介绍知情权入宪的时代背景和机遇,接着分析我国对于知情权的研究现状,对于目前知情权的一些重要著作和论文期刊等做了分析,指出这些研究成果在知情权入宪这一角度的研究不足,为本文重点研究知情权入宪这一领域做出了铺垫;第二部分关于知情权的基本理论,首先明确知情权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产生于美国,传入我国的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其次分析现有学者对于知情权概念的研究,试图从“知”“情”“权”三个要素出发提出自己对于知情权的定义,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及程序,公民、法人或社会组织所享有的不受任何妨害的获取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公民真实信息的权利,以及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关等信息所有者积极主动的发布并公开上述真实信息的义务;第三个部分研究我国公民知情权保护的现状和入宪的必要性,首先分析我国知情权保护的现状:一宪法没有以具体条文的形式明确知情权,二涉及知情权的法律位阶低,规定不明确,三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规定还不完善;第四个部分对知情权入宪的障碍、可行性和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知情权入宪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有利于保障公民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料的合理分配,二有利于满足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三有利于加强我国民主法治与宪政建设,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第五个部分主要提出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相关建议:一修改宪法明确知情权,对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对具体法律条文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二修改并完善现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档案法》,建立《新闻自由法》等,以期建立起一套从宪法到行政法,再到行政规章的一整套全面的、多方位的、层次分明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综合起来说,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四个地方:一、对于知情权概念的定义,分析借鉴了其他学者从广义、狭义,权利、义务等角度的定义,试图从“知”“情”“权”三个要素出发提出了自己对于知情权的定义;二、不再仅仅谈及知情权对于其他权利的保障,还重点论述了知情权入宪对于信息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意义;三、关于知情权入宪提出了宪法具体条文的修改;四、从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等政府公文角度为知情权入宪寻找依据,这也是其他文章论述没有或者不够全面、新颖的。
【关键词】:知情权 产生发展 基本权利 修改宪法 法律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9
- (一) 研究背景12-13
- (二) 研究现状13-17
- (三) 本书框架及研究视角17-19
- 1、创作思路17-18
- 2、写作难点18
- 3、创新之处18
- 4、研究方法18-19
- 一、知情权的基本理论19-25
- (一) 知情权的产生与发展19-21
- 1、知情权一词的起源19
- 2、知情权思想的发展19-21
- (二) 知情权的概念21-24
- (三) 知情权的性质24-25
- 二、我国公民知情权保护的现状和入宪必要性25-31
- (一) 我国知情权保护的现状25-29
- 1、宪法没有以具体条文的形式明确知情权25-26
- 2、涉及知情权的法律位阶低,规定不明确26-28
- 3、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规定还不完善28-29
- (二) 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必要性29-31
- 1、知情权入宪是我国信息资源实现公平分配的必然结果29-30
- 2、知情权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关键30
- 3、知情权入宪是我国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30-31
- 三、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障碍、可行性和意义31-36
- (一) 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障碍31-33
- 1、来自于政府机关的障碍31-32
- 2、来自于社会公众意识的障碍32-33
- (二) 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可行性33-34
- 1、政府机关由官本位思想向简政放权理念转变33
- 2、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社会整体意识发生变化33
- 3、知情权本身就有上升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基础33-34
- (三) 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意义34-36
- 1、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34-35
- 2、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35
- 3、有利于加强我国民主法治与宪政建设35-36
- 四、关于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建议36-40
- (一) 修改宪法的具体条文明确知情权的保障36-37
- 1、知情权入宪的两种方式36
- 2、修改宪法与宪法解释在对比中进行选择36-37
- 3、修改宪法的具体条文W明确公民的知情权37
- (二) 完善知情权的相关配套立法37-40
- 1、将《信息公开条例》上升为《信息公开法》38
- 2、修改现行《保密法》,协调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38-39
- 3、修改现行《档案法》,方便公民进行档案查询39
- 4、制定《新闻自由法》,加强新闻行业自律39-40
- 结束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赵峰;公民知情权的宪法学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苏文;;新闻与公民知情权[J];青年记者;2003年07期
3 谭细龙;论公民知情权保护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J];理论探讨;2004年02期
4 牛余凤;论公民知情权及其实现[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张学亮;我国公民知情权探析[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6 黄恒顶;;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依据[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7 桂步祥;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王志民;;浅论如何构建与完善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机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保公民知情权[J];农家之友;2007年08期
10 李昕;;略论公民知情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玲t ;;从政府信息公开看公民知情权的保护——基于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角度[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2 南通市档案局调研组;朱江;;法制化视角下的机关档案信息公开[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场;质疑水质是公民知情权的必要表达[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徐清梅 宋玉霞;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的保障[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3 余丰慧;用法律武器捍卫公民知情权[N];中国社会报;2011年
4 查庆九;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N];法制日报;2001年
5 胡勇;强化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护[N];法制日报;2003年
6 福建省总工会 孙瑞灼;保障公民知情权有效行使的司法良策[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 罗霞;信息不公开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漠视[N];海南日报;2006年
8 姜明安邋单士兵 毕舸;政府信息公开实现公民知情权[N];法制日报;2007年
9 莫纪宏;公民知情权的有效实现[N];工人日报;2000年
10 傅思明;法律保障公民知情权[N];学习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磊;我国公民知情权的宪法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2 董冬;论我国公民知情权的法制保护[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孙普玲;我国公民知情权及其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韩林轩;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知情权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吕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董海翔;公民参与反腐中公民知情权和官员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D];扬州大学;2015年
7 李宪亮;浅析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张静;关于我国公民知情权入宪的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印颖;公民知情权视域下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桑源;论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0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