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话语实践——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内涵流变的法理学反思
本文关键词:“人民”的话语实践——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内涵流变的法理学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七五宪法”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个人(个体)权利
【摘要】:"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汉语中的"人民"才具备了现代法律话语的意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精英们希望通过运用民族传统思想和价值来丰富马克思主义,通过"人民—群众"路线以克服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在"七五宪法"中将"人民"作为一个绝对的整体、一个完全的意识形态称谓,尝试通过人民权威在实践中的确立,以确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在法律领域内将人民与敌人对举、人民与整体相连的实践,使得法律语境中的"人民"脱离了个人、家庭和种族的基础,导致了法律与人民性的背离。同时,作为绝对整体的"人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使得法律的权威难以树立,规则秩序失效,权力不断膨胀,而作为个体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人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七五宪法”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个人(个体)权利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0AFX0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果说成功的经验是从正面对“如何中国化”这一宏大命题进行的不同路径的有益尝试,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更有助于当代人通过已知的答案来反思问题本身。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文化大革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道晖;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J];法学;2002年02期
2 张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政法论坛;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冬梅;许月明;;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城乡发展关系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易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崔志海;;梁启超与日本:学术回顾与展望[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燕飞;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10 符颖;中外司法机关设置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之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24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2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