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公共财产概念的历史考察——以宪法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公共财产概念的历史考察——以宪法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原则 公共财产 国有财产 集体财产 公共职能
【摘要】:"公共财产"是我国宪法在确立基本经济制度时的核心概念。基于对新中国财产制宪的历史考察,我国宪法中的"公共财产"概念注重表达的是财产的公共服务功能,而并非财产的权利归属。因而"公共财产"是指国有和集体财产中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部分,而并非国有和集体财产的全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经营管理的财产,不应纳入公共财产的范围并享有优先保护的地位。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原则 公共财产 国有财产 集体财产 公共职能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基金项目系列课题“公有财产对私有财产优越权的伦理法理省思”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国宪法在经济发展与财产保护方面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宪法原则的理解仍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理论解读层面。尤其是对作为核心要素的“公共财产”概念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直到2005年,这一现象才有所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田;;论国家财产的物权法地位——“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写入物权法的法理依据[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2 童之伟;;《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违宪与合宪之争[J];法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五一;近代北京的行业神崇拜[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的宗教民俗——以神祗奉祀为中心的探讨[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3 孙冬虎;宣南历史文化三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赵秀梅;;论所有权的平等保护[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冉克平;;论公物的概念、权利属性及其适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孙翱翔;;宪法概念评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燕春;;国家所有权视角下的国有公司激励制度重构[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8 侯国跃;;物权法的基本立场[J];重庆行政;2007年03期
9 程乃胜;论五四宪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对五四宪法与苏联三六宪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10 韩大元;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分析与反思[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丁芮;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谭承友;税收权力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斌;休闲权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红建;土地征收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赵月林;残骸强制打捞清除法律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范晓春;中国大行政区研究:1949-1954[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彰;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D];南昌大学;2010年
2 马心曲;关于人大代表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静;农民工选举权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林锋梅;《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政治学审视[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斯剑;论农村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陈丽萍;论我国城市房屋征收拆迁中的问题和法律对策[D];延边大学;2011年
7 袁永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杨志会;实际争论与理论探索:合宪性标准问题刍议[D];河北大学;2011年
9 冷易木;刍议行政用公物的立法构建[D];延边大学;2011年
10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之伟;宪法实施灵活性的底线——再与郝铁川先生商榷[J];法学;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上官丕亮;宪法法部门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王学栋;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姜峰;论我国宪法中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秦前红;论宪法变迁[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5 杜承铭;论宪法的弹性机制[J];河北法学;2001年03期
6 任兆银;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宪法变革轨迹及其启示[J];学术探索;2001年06期
7 李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性质:宪法的特别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9 周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解释案例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单忠献;论我国宪法解释体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7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7 蔡定剑;宪法就是拿来用的[N];南方周末;2008年
8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胡锦光;宪法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王石川;“向宪法宣誓”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工人日报;2014年
10 王石川;“宪法宣誓制度”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济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坤;论英国宪法惯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春鹏;论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超群;试论宪法思维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修铁;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田川;我国宪法解释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黄钰晶;从宪法变迁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亮明;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阳红伟;中国宪法惯例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4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3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