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时期民族政策的宪政表达及制度化实践
本文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时期民族政策的宪政表达及制度化实践
【摘要】:陕甘宁边区时期,党和边区政府结合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在宪政制度构建上贯彻了民族平等的理念,并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平等与自由的具体制度化实践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性发展,并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这一时期的民族法制化中所体现的在价值理念上追求实质平等,在技术上采取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民商事权益、文化教育权益的保障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策略,对当代中国民族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族政策 宪政 制度化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0YJC82016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W2011JC026) 长安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基金资助(CHDW2011JC026)
【分类号】:D929;D921;K265
【正文快照】: 一陕甘宁边区时期民族政策的宪政原则及其实践(一)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的发展坚持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陕甘宁边区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形成阶段”,①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锡五;;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J];法学研究;1955年01期
2 吴爱萍;;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及演进[J];求索;2010年10期
3 封安波;;论20世纪初华夷观向近代民族观的转变[J];求索;2011年07期
4 张桂华,张秀荣;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孟亚伟;;中共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J];北京党史;2010年05期
3 季长龙;;我国法律渊源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与完善路径[J];朝阳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陈夕;;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J];党的文献;2007年05期
5 姜爱林;论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王立民;;也论马锡五审判方式[J];东方法学;2009年06期
7 伊建民;;毛泽东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理论与实践[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3期
8 陈艳飞;关于“中华民族”的语境含义研究[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9 周忠瑜;共产国际的影响与中共二大解决民族问题主张的提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蒙古民族工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共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大家庭——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2 吕波;;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瑞海;;中国共产党早期尊重清真饮食习俗的政策及其实施[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奚洁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付春;任勇;;民族区域自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应用[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郭林;;彭德怀与西北解放战争中的民族工作[A];功昭千秋的彭大将军——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集[C];1998年
7 戴小明;;董必武民族法制思想述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郝维民;;漫议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蒙古族的发展——兼评少数族群“去政治化”和民族“共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9 郝维民;;乌兰夫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10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玉林;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嫣;中国巡回审判史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汪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所制度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武应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茂坤;中国共产党与建国以来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余辉;论三大调解的有效衔接[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金萍;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历史、实践与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波粼;;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关于民国政治建设的思考路径分析——以《独立评论》为中心[J];求索;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华,张秀荣;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王东仓;石瑾;;极具特色的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J];兰州学刊;2010年03期
3 王维远;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简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4 苏克勤;;民族团结的珍贵史篇[J];中国民族;1985年04期
5 米娟婷,肖明朗,杨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回族的民族政策[J];社科纵横;2005年04期
6 黄会奇;白学峰;;红军西征在宁夏地区的民族政策[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7 潘华;勾霄丹;;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族政策之比较[J];社科纵横;2010年04期
8 李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蒙古民族工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淑霞;;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政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10 方克勤 ,杨永华 ,李文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J];人文杂志;197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花海洋;沙宁;;《讲话》前后的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扬;;中外记者参观团眼中的陕甘宁边区[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武娟;;浅谈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梁星亮;宋炜;;中W共u#炶在延安fB期局部W髡衖私ê蛫缟鏶的[鎺和}摎W[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河清;;陕甘宁边区民办小学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智文;;明季对中南、西南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下)[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连印;做好修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杨圣泉;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N];重庆商报;2005年
4 记者 孙建兵;严格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N];哈密报(汉);2008年
5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N];华兴时报;2009年
6 胡正平;庆阳赋[N];光明日报;2009年
7 石仲泉;新意迭出的民族政策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8 陈梧桐;揭示明朝民族政策演变的轨迹[N];学习时报;2006年
9 记者 王慧峰;国新办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李菲邋李世钰;国家民委令纠正违反民族政策行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欧阳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马成;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尚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10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对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4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7 刘春莉;盛世才政府民族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耿磊;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李秀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刑法建设初探[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5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