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尊重宪法权威——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28 01:27

  本文关键词: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尊重宪法权威——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模式” 法治国家 宪法权威 宪法变革


【摘要】:1954年以来,中国制定并修改的几部宪法都因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而缺乏生命力和权威。这一现象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所仿效的"苏联模式"有因果关系。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顾准已开始反思"苏联模式"。《顾准文集》的思想脉络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应建立怎样的宪法体制问题。建设法治国家须反思"苏联模式"的历史教训。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苏联模式” 法治国家 宪法权威 宪法变革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自1954年以来,中国制定并修改的几部宪法都因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而缺乏生命力和权威。?这一现象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所仿效的前苏联宪法模式有因果关系。本文所提的“苏联模式”主要是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开始形成,到斯大林统治时期最终定型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及思想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鲁直;《斯大林宪法》与前苏联法学界冤案[J];太平洋学报;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姚宏志;“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路文娟;1945年8月-1946年4月苏联对中国东北政策的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路文娟;路景辉;;1949年初中苏两党的秘密会谈及成果[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范进学;;1982年宪法立宪目的分析与思考[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7 吕书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历史回顾与理论思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张北根;;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策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奚兆永;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重要动因》一文质疑[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10 王惠宇;;抗战胜利后美国驻中国东北领事机构及其活动[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星;;《史记》与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张博文;;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创办的背景与动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程珂;;再论建国前夕毛泽东对美国的和解努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丁明;;外蒙古独立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智;;1966—1978年中国党、政府与社会的结构关联:离散与畸变[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萧延中;;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周承恩;张化;;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以及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构想的研究述评[A];毛泽东研究述评[C];1992年

9 安建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理论研究述评[A];毛泽东研究述评[C];1992年

10 谢世诚;;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秀芳;旅大地区苏联与中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1945.8-1950.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向前;政治身份体系下的社会冲突:文革初期群众行为的社会根源[D];复旦大学;2010年

9 金坤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碧波;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欢欢;“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媛媛;试论列宁晚年对文化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欢欢;毛泽东、邓小平调查研究比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弘;“文革”时期英模文化的历史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玮玮;共和国信息传播的特殊形态[D];河南大学;2011年

7 朱捷;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石硕;国家主席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崔海涛;庐山会议逆转的原因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义军;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农业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东阜;;试析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趋势[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3 邢广程;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2期

4 田其治;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理论探索;2001年01期

5 大卫·M.科兹,肖炳南,陶倩;社会主义的未来要吸取的教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5期

6 孔寒冰;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确立:前提和表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9期

7 李桂英;关于苏联模式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孔寒冰;苏联模式在中国是如何被强化的[J];俄罗斯研究;2002年04期

9 王瑜;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10 邢和明;重新认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突破[J];长白学刊;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龙闪;;俄罗斯如何克服苏联模式失败的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蔡金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孔寒冰;项佐涛;;苏联模式的特征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关系[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长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郭欣根;;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义,内涵和内容[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7 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金新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沈杰;;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原副主任 肖枫;坚持对“苏联模式”的科学定位[N];北京日报;2014年

2 潍坊市委党校 张兰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苏联模式的超越[N];潍坊日报;2011年

3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N];学习时报;2008年

4 范俊贞;“苏联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N];新乡日报;2008年

5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莫斯科大学教授 V.布洛夫;失败的只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亚历山大·利洛夫 保加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保加利亚社会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马细谱 译;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解体源自内部摧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N];学习时报;2007年

8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杨旭;从比较视角透视中国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吉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N];学习时报;2007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中国模式是一个混合模式[N];南方周末;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著清;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王先伟;苏联模式与中国模式之比较分析[D];集美大学;2013年

3 刘颖;对“苏联模式”的经济学反思[D];河北大学;2000年

4 张冰芹;建国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秀娟;论苏联模式对中苏分裂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柳民哲;苏联模式与沙俄帝国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席卫南;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评价[D];河南大学;2012年

8 张洋;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江;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D];安徽大学;2012年

10 刘伟民;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6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06082.html

上一篇:曹锟“贿  
下一篇: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