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2:11

  本文关键词: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 发展权 权益保障 法治 宪政


【摘要】:无论是国家还是公民个人最重要的是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正经历高速发展,发展的成果举世瞩目。然而这种发展是建立在部分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要想可持续发展协调就必须关注农民利益,关注农民发展,调整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谋求共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关注科技的力量,关注利益驱动的力量,中国农民朝着和历史上的农民不同概念的方向发展,中国农民将逐渐摆脱靠落后的生产力耕作的传统,迈向与高科技合作,走科技耕作的道路,完成农民到现代化农民的伟大转变。中国农民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阶段:一是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缓解矛盾,理顺关系,正确引导,积极推进,建立健全农民权利保障体系,为农民的发展设计出可行方案。二是有效保障农民权益实现,保证农民到现代化的自然转变根本解决农民问题。本文从国家经济战略对农民发展权益的限制引出农民发展问题。国家为发展经济对农民权利进行限制导致一系列农民问题的出现,作为人权捍卫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仅能够在现阶段建设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且也一定会从农民发展权的角度出发科学规划,从根本上解农民发展问题。第一部分从“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战略,其意义就在于农民的最终出路问题,农民发展问题,引出农民怎样发展,发展的条件,发展的途径等问题。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我国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城市优先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已经造成对农民作为国家公民应该享受到的经济权利与平等权利的限制,从而出现宪法法律对农民权益保护的失灵和农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第三部分分析了农民发展的政治、经济、宪政、法治和科学规化条件。第四部分对农民发展权利进行法律考量,从发展权益的角度分析指出农民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解决农民发展权益的宪法确认和法律保障切入,从宪政宪政与农民主体地位、法治与农民权利保障、农民权利实现的法制化、农民权益诉求渠道角度分析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法理意义。第五部分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民发展问题解决的作用和局限性,同时尝试提出科学规划农民发展:通过建立全民全面教育体系发展农民能力和建立国家主导的农民信用体系保障农民发展的资金来源,同时健全宪法法律农民权益保护法治体系保障农民发展权,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关键词】:农民 发展权 权益保障 法治 宪政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问题的提出11-12
  • 2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基本理论12-16
  • 2.1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意义12
  • 2.2 农民权益的概念12
  • 2.3 发展权12-13
  • 2.4 农民发展权13-15
  • 2.5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15-16
  • 3 农民发展权益问题分析16-26
  • 3.1 产生农民发展保障问题的历史背景16-19
  • 3.1.1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对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影响16-17
  • 3.1.2 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影响17-18
  • 3.1.3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改变对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影响18-19
  • 3.2 农民发展问题症结19-20
  • 3.3 农民发展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20-26
  • 3.3.1 政治因素人本经济下农民的奉献精神与垄断的权力20-21
  • 3.3.2 经济因素:国家为发展经济对农民发展权益进行限制21-23
  • 3.3.3 法律因素:宪法法律没能对农民权益进行有效保护23-24
  • 3.3.4 文化心理因素国家对农村的有意控制与农民对国家的臣属文化心理和对平等的渴望24-25
  • 3.3.5 解决农民发展权益保障问题的关键25-26
  • 4 解决农民发展问题条件探讨26-35
  • 4.1 农民发展问题的政府责任26-27
  • 4.2 解决农民发展问题条件27-35
  • 4.2.1 政治条件:宪政法治才能保障农民发展权益27-28
  • 4.2.2 经济条件:和谐发展下保障农民有条件发展28-30
  • 4.2.3 宪政条件:确认农民发展权30-31
  • 4.2.4 法治条件:保障农民发展权31-32
  • 4.2.5 现代化农民条件:科技知识能力的发展32-33
  • 4.2.6 科学的发展规划条件33-35
  • 5 农民发展权益的法理探析35-41
  • 5.1 农民权益的法律考量35-37
  • 5.1.1 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权利35-36
  • 5.1.2 农民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权利36
  • 5.1.3 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权利36
  • 5.1.4 农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权利36-37
  • 5.237-41
  • 5.2.2 宪政与农民权益37-38
  • 5.2.3 法治与农民权益38
  • 5.2.4 社会公平正义和制度合理性农民权利实现的法制化38-39
  • 5.2.5 农民权益诉求渠道39
  • 5.2.6 法治视野下的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权利39-41
  • 6 解决农民发展问题途径探讨41-48
  • 6.1 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问题的局限性41-45
  • 6.1.1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42
  • 6.1.2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2-43
  • 6.1.3 农民主体作用43
  • 6.1.4 农村教育43-44
  • 6.1.5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技术44
  • 6.1.6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44-45
  • 6.2 科学规划发展类型45-48
  • 6.2.1 农民发展权进入宪法45
  • 6.2.2 建立农民发展权法律保障体系45-46
  • 6.2.3 建立以国家为主导的农民信用体系保障农民发展的经济条件46
  • 6.2.4 建立全民终身教育的机制为农民的发展能力提供保障46-48
  • 7 完善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48-49
  • 7.1 完善宪法从宪法层面确认农民权利保护的内容48
  • 7.2 建立和完善实现农民权的实体法律制度48
  • 7.3 修改现行与农民权利不相称的相关法律法规48-49
  • 8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变迁及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1106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06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