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五四宪法”的中国道路及其历史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5 15:37

  本文关键词:“五四宪法”的中国道路及其历史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契约 国家任务 国家治理 宪法权威


【摘要】:"五四宪法"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初步开创了一条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影响下构建新中国宪法秩序的道路。这条中国道路将国家的正当性建立在一种非契约论的基础上,赋予了宪法特定的伦理内涵;这条道路还回答了新中国从何处而来,向何处而去的问题;并为远景目标设定了具体阶段的历史任务,进而为完成历史任务开创了弹性的权威主义治理格局。这些建构中国自身宪法秩序的努力不仅贡献了不同于西方的立宪主义模式,也深刻影响了今天八二宪法的内在逻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2012年“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中青年项目(批准号12SFB3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作者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引言:“五四宪法”为什么重要今年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实施六十周年。纪念这部宪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温习条文中的字句或钩沉制宪的历史,而且应该有助于加深对现行宪法及其实施状态的理解:“五四宪法”构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旭;;劳动、政治承认与国家伦理——对我国《宪法》劳动权规范的一种阐释[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探险者”——论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人”穆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黄伟;中国的伊利亚——梁遇春散文兼与兰姆随笔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朱寒笑;苗大培;;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宋润菊;;新时期加强师市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途径[J];兵团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7 苏文清;;倾听大地 言说自然——论徐鲁的“小拇指童话诗”[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聂鑫琳;;《接骨师之女》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长城;2011年10期

9 郭伟锋;;现代性焦虑下的大众化旅游[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蒋晓雷;;现代和谐视阈下的传统道德伦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渊;;“杨靖宇精神”——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陆亚林;;党外干部的合作思维[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5 汪亭友;;如何看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于洁;;政治生态视角下的领导文化研究[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3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6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周太山;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陈鹏飞;社会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3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娅;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思想略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6 申晶;江泽民学习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刘华丽;对精神家园的守望[D];暨南大学;2011年

8 傅国;群体性事件中的政治信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晓晓;金融业员工诚信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莉莎;怨恨之维—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新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婧;;试论宪法劳动权的双重性格[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徐钢;方立新;;论劳动权在我国宪法上的定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东涛;王成仁;;客观评价60年中国道路之成败得失[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王广;范勇鹏;袁华杰;张飞岸;何兰芳;李彩艳;李瑞琴;孙中欣;;十学者纵论中国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1期

3 左宪民;;论中国道路的辩证特性[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3期

4 张曙光;;“中国道路”:理解与展望[J];理论视野;2010年12期

5 邹广文;;“中国道路”的省思与前瞻[J];理论视野;2010年12期

6 余晓峰;;论中国道路[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张胜军;;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道路”[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8 韩毓海;;百年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7期

9 韩毓海;;超越传统理论——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之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10 李炳毅;岳晓方;李贞源;;三大内核支撑“中国道路”走向世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燕;;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中国道路”的主要经验和启示[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2 李冲锋;;践行群众路线,走好中国道路[A];群众路线与科学领导[C];2013年

3 陈亚联;;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道路”走向成功的历史基础[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吴静;;《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5 马俊峰;;以和为贵,走好中国道路[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6 ;人民日报社论: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96期)[C];2014年

7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8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佳木;;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道路”的学术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宣;“中国道路”的多视角解读[N];光明日报;2011年

3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于运全 孙敬鑫;恪守中国道路 展示中国自信[N];光明日报;2012年

4 史小威 蔡波涛 本报特约记者 丁顺国;“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N];解放军报;2012年

5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马哲军;昂首阔步走“中国道路”[N];湖北日报;2012年

6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刘毅强;坚持中国道路的自觉自信[N];文汇报;2012年

7 早报记者 石剑峰;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道路与前景[N];东方早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李亚彬;“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吴楠;“中国道路”为世界展现独特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俞思念;社会主义历程的磨难与中国道路的自信[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骆秀禹;论“中国道路”的哲学依据[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2 张洁洁;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评价与坚定道路自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斌英;论中国模式的三维解读[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4 王莹;“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翻译报告[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9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