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
本文关键词:宪政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
【摘要】:司法能动主义滥觞于美国,对司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总结出司法能动主义始终是在宪政的语境下展开的。司法能动主义涉及到了权力制衡和权利保障,正是在这双层结构中才展现了它的实质内容。虽然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提出源于最高法院的现实考虑,但却未能顾及到司法能动主义的语境问题。因而在现实的讨论和事务操作中,出现了很多“盲动”和“乱动”,通过引入宪政语境,分析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可以发现当下的司法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的发展变化,概括出其宪政语境的基本结构,即宪政语境所设定的“权力——权力”和“权利——权力”的结构,从而为这种司法哲学的细致分析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方式。具体到中国的宪政语境,不难发现在司法解释、法律漏洞填补、立法冲突中,司法能动主义强调了司法对立法的服从,避免侵夺立法权;在行政诉讼中,强调扩大司法审查,加强司法对行政权的制衡;在保障权利方面,应当扩大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法律消费不足的地方,法官要适当干预诉讼过程,为当事人提供较为充足的法律基本常识。可以说,司法能动主义在恪守司法的谦逊品格的同时,又要求对现实进行积极回应,其意义和作用都有极大的可研究之处。对于应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纠纷,司法能动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宪政语境所提供的研究环境,能为司法能动主义的展开架构出基本的体系,从而对它所涵盖的问题域进行梳理,,为中国司法制度的建设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司法能动主义是在宪政的语境下得以展开的,也正是基于宪政的语境,它获得了赞誉但也招致了批评。正确评价这种司法哲学是不能脱离其语境的。事实上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在于司法能动可能对权力和权利的配置产生制度性的冲击,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扩张依然受到司法谦逊品格的限制。因而,可以说不是要不要能动的问题,而能动的限度何在?在权力制衡与权利保障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在维护宪政体制的前提下,积极回应社会,体现司法的活力。无论中国目前所谓“司法能动”还是“能动司法”,在司法实践中,早就存有司法能动的迹象,并且在事实上都已经自觉不自觉的涉及到了这种司法哲学的语境问题。可由于较为实用的“拿来主义”,致使语境问题被边缘化。本文旨在明确提出应当还原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宪政语境,重新审视在中国宪政语境下,司法能动主义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究竟如何,从而考量司法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也只有如此才能为我们的司法改革提供一个正确的视角和分析的基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D9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倜;;司法能动主义与中国司法的未来[J];司法;2008年00期
2 周密;;试论税收立法权的宪政功能[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9期
3 江国华;和谐社会的宪政价值[J];法学论坛;2005年04期
4 李志强;;关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5 杨雪瑛;;中国式司法能动与利益衡量[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6 崔雪丽;;国家法治发展道路探索——由国家权力到国家能力的建设[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郑子军;;能动司法与大调解的实务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秦前红;周伟;;中美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婷;;如何实践能动司法政策[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10 万巍;;司法能动主义的理论源流[J];理论界;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唐昭红;;宪政国家与专利制度——解读美国1952年《专利法》[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英子;;关于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金波;;论“谁来监督检察院”——一个概念不明晰的命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陈寿灿;;宪政伦理研究:路径、问题与线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石柏林;周珍;;论群体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的运用与制约[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庄汉;叶茂;;以司法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从董必武对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刘一纯;;论服务型教育行政以职权法治化为起点——由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引起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动主义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信春鹰;中国是否需要司法能动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河北省深泽县人民法院 王军锋;审判实践中的司法能动主义走向[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西南政法大学 郝振江;司法能动主义与我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制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只有巩固的民主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N];南方日报;2010年
7 最高人民法院 郝银钟;解析法律统一适用的价值追求与机制保障[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一飞;司法的时代性和民主性[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公 民;从公民到居民[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杨力;认真对待最高法院[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本义与反思[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积讯;穿越历史[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黄先雄;司法谦抑论[D];湘潭大学;2007年
7 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1933-1939)[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D];山东大学;2009年
9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奎;宪政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林感;司法能动主义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4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6 蔡丽敏;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莉;司法能动主义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勤通;论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D];苏州大学;2012年
9 刘冰净;论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佳;浅析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0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9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