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的纵向维度:中古晚期英国地方自治制度
本文关键词:宪政的纵向维度:中古晚期英国地方自治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自治 自治制度 治安法官 地方政府 英格兰 立宪政府 中世纪 英国历史 地方社会 维度
【摘要】:正英国的宪政历程是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从《大宪章》与《牛津条例》到《人身保护令》与《权利法案》等,是各方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并妥协的结果。假如说贵族、议会是从横向维度对王权进行制约,从而体现宪政性质的话;那么在纵向维度对王权有所制约的就是地方自治制度。正如斯蒂芬·L·埃尔金所说:"因此,关于立宪政府政治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关于地方政府的设计。"④探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基金】: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519世纪英国地方主义研究”(项目编号:08JC770011)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英国地方自治政府研究”(批准号:10CSS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56.1;DD911
【正文快照】: 英国的宪政历程是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从《大宪章》与《牛津条例》到《人身保护令》与《权利法案》等,是各方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并妥协的结果。假如说贵族、议会是从横向维度对王权进行制约,从而体现宪政性质的话;那么在纵向维度对王权有所制约的就是地方自治制度。正如斯蒂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流民政策[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吕世伦;马金芳;;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4 魏建国,孙光妍;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刍议——中世纪城市制度在领土国家中的最先应用[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5 王晋新,薛桂芬;爱尔兰与近代早期英国的殖民活动[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6 陈金锋;;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社会内部变革[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7 郭爱民;;中世纪英国多元权力社会结构与间接民主起源[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8 孙兴杰;;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中“东方问题”[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9 胡鹏;;国家建设与民主化——兼对中国的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10 王文;大陆法系的东斯拉夫变种——以彼得一世的立法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绍臣;;P·安德森国家理论的启示与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闫何清;财产、制度与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奚慧玲;英国工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福利政策[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静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谢子卿;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永亮;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中的商人及其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燕;股份规范的历史考察[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卢然;英格兰封建制的确立与土地支配权之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莹芳;“世维会”与境外疆独势力整合[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元宝;中世纪英格兰庄园法庭探微[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史哲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自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玉成;;英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法律演变——一种制度史的描述[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董礼洁;;美国城市的法律地位——狄龙规则的过去与现在[J];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季艳;刘秀华;;美国地方政府之治理基础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1期
4 龙朝双,李四林;试析地方政府对三种权力关系的处理[J];理论月刊;2004年09期
5 闫海;;论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宪政治理[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杜英歌;;美国州和市的法律关系研究及对我国地级市发展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4期
7 周振超;;典型单一制国家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8 张千帆;;三农问题的宪法学思考[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9 李芳;张英洪;;地方自治与自治权成长[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1期
10 房亚明;;超大空间的有效治理:地方自治导向的分权?——论我国纵向府际关系的制度变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茂;;都会治理之建构——台湾地区地方政府与政治改造方向分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3 唐晓英;;略论地方政府实行大部制的难点及解决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辉;钱花花;;广佛同城化建设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奇星;;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对策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王国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周向红;王仁元;;地方政府在推动双向转诊的作用和路径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董幼鸿;;关于地方政府激发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原动力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义平;;当前制度框架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常永华;;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价:指标设计与模式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腾卉荣;域外县的财政 日本[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2 祝灵君;德国地方政府的组织模式与特点[N];学习时报;2005年
3 穆陵;德国地方政府区划改革[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4 穆陵;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东德地方政府改革[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5 穆陵;现有英国地方政府制度是怎样形成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6 王金华 韩全永;瑞典的国家结构和地方自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7 穆陵;德国地方政府具有“双重功能”[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8 腾卉荣;域外县的财政·印度(下)[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9 邓建华邋特约记者 赵丕聪;成都军区某炮兵团支援灾区重建不给地方政府添负担[N];解放军报;2008年
10 省博物馆 李林翰;反映清末地方自治的执照[N];联合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龚文婧;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李青;论1865-1913年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民生活动[D];吉林大学;2012年
4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刘俊华;转型期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分析与防范[D];西北大学;2006年
6 杨明;东北振兴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8 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伟忠;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宋煜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庆向;论省的税收立法权[D];厦门大学;2007年
2 孙飞飞;十六世纪末叶到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治安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康健;中国地方自治现状与出路[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与变革[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5 龙志平;日本地方自治与广域行政[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苟欢迎;民主参与和地方自治制度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赵梓楠;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初论[D];郑州大学;2007年
8 张雪倩;张謇的南通自治及其局限[D];苏州大学;2010年
9 霍晓玲;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白帆;治理理念下的科西嘉地方自治[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0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2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