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权威主义视角的晚清中国宪政变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权威主义视角的晚清中国宪政变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权威主义 晚清宪政实践 政治体制改革 渐进式特征
【摘要】:新权威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或政治模式。它倡导国家在现代化早期阶段推行新式的权威统治。这种政治模式的适用国情包括国家处于现代化初期阶段、低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政治制度化程度、扩大的政治参与等。晚清中国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化建设等一系列宪政实践,与新权威主义一些特征非常相似。新权威主义模式是清末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选择。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929;D921
【正文快照】: 新权威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是指一种政治思维、统治理念或政权模式。作为学说的新权威主义被用以描述或解释处于现代化初期阶段国家的政治发展现象,而作为政治实践的新权威主义则是介于传统权威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体制。新权威主义者主张利用权威保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从容;晚清中央司法机关的近代转型[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2 许章润;宪政:中国的困境与出路——梁漱溟宪政思想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3 张明新;;从宪法变迁视角看法治的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曲延春;国民革命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6 王翠萍;法律基础课的科学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艾永明;清末法制近代化为什么失败——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8 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伟;清末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迪;;儿童对电视广告中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刘曙东;;近代入城流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正中;;中国国际私法词源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张朋园;;议会思想之进入中国[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祥;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大伟;私营企业主的成长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张德美;晚清法律移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学和;论民国时期物权法的近代化[D];安徽大学;2003年
2 何志辉;清末律师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向达;从文化的角度看清末礼法之争[D];湘潭大学;2004年
4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裴文玲;清末新政社会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丁海秀;近代区乡行政的建立(1901—1928)[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费秋香;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3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3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