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义务论的宪政功能——论国家义务对现代理性国家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国家义务论的宪政功能——论国家义务对现代理性国家的构建
【摘要】:国家理性的根据有赖于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尊重。立宪的理性使得国家安全和秩序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宪政的有效实施内含着分权原则,通过对人权的有效保障,通过构建国家义务体系并予以法定化、程序化,并切实有效履行,这为构建现代理性国家奠立了正当性基础与可行性方案。国家义务论具有构建现代理性国家的型塑功能。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FX004) 广东省哲社规划项目(09G-05)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国家存在的终极指向是人权保障,国家保障人权之义务属应有之义。国家义务与人权概念互为条件,国家理性的根据有赖于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国家理性是一种从国家构成的本质角度来理解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构建现代理性国家角度论述国家义务的宪政功能。一、国家理性的历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银华;;论国家义务概念之萌芽与发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国;;现代化进程中宪政的有无及其治道影响——法英美三国历史经验与当下世界各国宪政复兴的启示[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2 张会永;;现代还是古典——论新保守主义对现代性政治伦理的批判[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3 朱海波;;理性主义视角下的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4 李倩楠;;对保守主义思潮的理性反思及其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启示[J];才智;2011年08期
5 李福岩;;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与现实范导——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J];长白学刊;2012年01期
6 毛丽莎;董金津;;理性与保守的内在冲突——浅析欧克肖特的政治哲学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7 杨泽章;孙明明;;制度正义探微[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熊华军;张应强;;科学发展观和大学发展理念——一种之于学理前提性的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宋清华;;略论英美古典自由主义的价值观[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程关松;;宪法失序与对行政权剩余的规制——以执行权的变迁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波;;无证经营取缔制度的法理研究[A];201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0年
2 陈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讨论中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2 喻文德;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施向峰;现代政治道德的内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王晓珊;代表的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文君;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形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谈立玲;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三湾改编中的现代性意蕴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昌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内在价值冲突[D];西南大学;2011年
3 戴若愚;当代中国政治信任道德基础的衰落与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颖;交往政治与公共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海明;奥克肖特对《利维坦》的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丛金龙;论纳粹德国的经济发展(1933-1938年)[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倩;四国占领期间的德国妇女(1945-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华;欧克肖特经验概念的实践哲学解读[D];复旦大学;2011年
9 焉晓琳;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中康德哲学的因素[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李雨声;论南茜·弗雷泽的“反规范”正义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强;;人权保障与国家义务——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视角[J];东南学术;2010年02期
2 郭道晖;;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3 刘志强;;论人权法中的国家义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4 梁华秀;;水人权与国家义务[J];学理论;2011年17期
5 杨阳;;在东西方纵横视阈中析疑宪政概念[J];社会科学家;2008年03期
6 蒋银华;;论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宋杰;;国家权利,国家义务与人权保障——《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6期
8 张颖;;构筑“以人为本”的养老保障体制——宪政语境下《社会保险法》的价值新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龚向和;刘耀辉;;基本权利国家义务是宪政的产物[J];法治研究;2010年06期
10 陈霞明;;宪法财产权与国家义务[J];云梦学刊;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鲁生;张慧;;“严打”中人权保障若干问题的思考[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2 潘昆;;略论检察工作中的人权保障[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朱穆之;;监狱人权保障是整个人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辜仕梅;吴克云;;宋庆龄与人权保障[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苏玉轩;沈峥嵘;;我省监狱人权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前言[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董云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监狱工作,切实做好监狱人权保障[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对象的范围问题——由一起杀人案引起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王明迪;;我国监狱人权保障的历史及发展[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强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N];人民日报;2005年
2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让人权保障观念体现在公安执法中[N];人民公安报;2003年
4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副局长 李豫黔;中国监狱人权保障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5 刘小妹;《人权保障法与中国》出版座谈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王彦钊;人权保障在大墙内彰显[N];检察日报;2005年
7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权保障视角下的程序变革[N];法制日报;2005年
8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翟伟;疑罪从无,,8年后他由死刑改判无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任晔;侦查工作中的人权保障[N];江苏法制报;2005年
10 陈卫东;人权保障与程序变革[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晶;国家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杨俊;宪政下的刑事法治[D];苏州大学;2010年
4 范立新;从税收专制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5 赵倩;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9 赵颖;突发事件应对法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詹瑜璞;安全生产领域人权保障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怀印;论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D];郑州大学;2003年
2 吴文良;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学;论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蒋云;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曹黎丰;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D];苏州大学;2008年
6 张少林;论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及其完善[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李泓;论国家义务的法理基础[D];广州大学;2010年
8 兰妍梅;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改革与人权保障[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战亚;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杨琳;论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2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3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