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宪法解释的创造性
本文关键词: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宪法解释的创造性 出处:《现代法学》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具有创造性,其主要表现在司法审查权、三重审查标准、选择性吸收理论、推翻先例和创造新的公民权利等五个方面。原旨主义和非原旨主义都会达至具有创造性的宪法解释,原旨主义具有天然的民主合法性,有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会以原旨主义来掩饰它们具有创造性的宪法解释。宪法解释的创造性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性的一面也有消极性的一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曾经也将永远具有创造性,只有如此它才能为宪法提供与时俱进的新意义。
[Abstract]: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creative,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judicial review power, triple review standard and selective absorption theory. To overturn precedent and create new civil rights, both fundamentalism and non-fundamentalism will achieve creativ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fundamentalism has natural democratic legitimacy. Sometimes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uses fundamentalism to disguise their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which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was and will always be creative so that it can provide a new meaning for the Constitutio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0年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问题研究”(11040070613126)
【分类号】:D97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立宪机关通过制定宪法赋予宪法文本以意义,宪法适用机关通过解释宪法将宪法文本的意义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之中。在这一看似简单的宪法实现的过程中,表面上适用于具体案件中的宪法文本的意义是宪法适用机关将立宪机关所赋予宪法文本的意义进行解释而传递下来的。实际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淑江;从教育财政中性到教育的充分性——美国教育财政诉讼及其对教育财政改革的促进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刘志刚;自由与民主:宪法诉讼的价值理念探幽[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3 石世峰;;论宪法比较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胡玉鸿;;“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秦强;;宪法的逻辑分类与宪法发展中的释宪与修宪之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颖;;论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历史成因[J];文史博览;2006年06期
7 刘志刚;立法不作为的制度救济——论宪法诉讼的权利救济功能[J];法学评论;2003年02期
8 谢熙伟;;论表达自由及其限制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9 张军;;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尹剑斌,赖中茂,江金峰;论行政法上的平等原则[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丛虎;;论对行政机关实施宪法平等权分类的审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2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3 马存利;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赵颖;突发事件应对法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韩德强;论人的尊严[D];山东大学;2006年
6 吕廷君;消极自由的法律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7 喻中;论授权规则[D];山东大学;2006年
8 范履冰;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永浩;试论我国现行宪法的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向[D];延边大学;2003年
2 宁立标;论受审判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元满;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D];湘潭大学;2003年
4 牟书岭;欧共体的司法审查制度及其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李德龙;宪法教育简论[D];武汉大学;2004年
6 余净植;宪法修改理论与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茂庆;财政权的宪政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8 侯学勇;法律论证的原则[D];山东大学;2005年
9 姜福东;司法权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洪峰;论立法机关的司法职能[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峰;闫艳;李利斌;;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刑罚理论的判例发展[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国洪宇;;浅析宪法解释[J];学理论;2010年04期
3 郭大勇;;浅谈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4 田小冬;;宪法解释界限的法理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6期
5 肖伟;钟慧;;宪法解释制度界定的宪政之维[J];传承;2009年06期
6 唐芬;;多元化互动型宪法解释机制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7 韩大元;;《宪法解释程序法》的意义、思路与框架[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8 周露露;;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实证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22期
9 何海波;;多数主义的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J];清华法学;2009年06期
10 吴静霞;;政治可靠重于法律精通——析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选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吴酩;香港不适宜马上采取普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把握良好契机 推进法治建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本报记者李新会;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N];法制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乐欣;宪法权利不是空中楼阁[N];检察日报;2002年
5 任进;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推进宪法规范实施[N];检察日报;2001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焦洪昌;宪法的性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郝静;宪法解释权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田桂友;论美国当代反种族隔离校车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与司法审查[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吴秀玲;宪法司法化探析[D];河海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18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41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