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本文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宪法 宪法实施 出处:《法学》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宪政是实施宪法的政治过程与政治形态。宪法的性质与内容决定着宪政的性质与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政治过程与政治形态,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和中国特色。当前,中国现行宪法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宪法权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权利保障及权力制约的必然选择。
[Abstract]:Constitutionalism is the political process and form of implementing constitution.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constitution determine the nature and form of constitutionalism. The constitution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political process and form of implementing socialist constitu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has distinct socialist attributes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current constitu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its implementation, It determines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the "four all-round" strategic layout,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stablishing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the restriction of power.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叶中;蔡武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2 周叶中;;加强宪政建设是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J];法学;2008年04期
3 周叶中;;关于“法治中国”内涵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5期
4 周叶中;;中国国家治理形态的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远战略意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22期
5 斯蒂芬·M·格里芬;刘慈忠;;美国的宪政:从理论到政治生活[J];环球法律评论;1991年02期
6 江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思考[J];中国法学;1993年01期
7 许崇德;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历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40周年纪念[J];中国法学;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江振春;;调和与共融——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形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9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前红;李少文;;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基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视角[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2 江国华;;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以个案为研究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3 陈松林;;从司法民主性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4 周叶中;蔡武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5 李建中;;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周叶中;蔡武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路向展望——1982年宪法实施30周年的思考[J];法学评论;2012年06期
7 周叶中;蔡武进;;论检察民主[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8 张千帆;;民主就是按规则议事[J];理论导报;2008年04期
9 何哲;;“善治”概念的核心要素分析——一种经济方法的比较观点[J];理论与改革;2011年05期
10 张琳;;公民社会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访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J];理论视野;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2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赵鼎新;[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小宁;;从财产权利视域中看宪政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毛艳;甘钧先;;从制度层面看建国以来我国的宪政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王鹏;韩轶;;中国宪政建设模式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4 曹军梅;;论宪政建设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世纪桥;2006年10期
5 毛艳;甘钧先;;从制度层面看建国以来我国的宪政建设[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李先伦;;论宪政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02期
7 陈德顺;;宪政建设:走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J];理论探索;2007年04期
8 李先伦;;论宪政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4期
9 邹平学;;当代中国宪政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法学;2008年04期
10 王友云;郑元宁;;非正式制度约束同我国宪政建设的冲突与和谐[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向杰;;刍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之共性[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占云发;叶蕾;;浅析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宪政建设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孔祥林;;邓小平宪政思想探析[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兰元富;;由修宪而来的宪政反思[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朱应平;;和谐社会秩序重构的平等基石——来自美澳的经验和教训[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 李龙;夯实宪政基础是宪政建设的根本之道[N];湖北日报;2009年
2 甘肃政法学院教授郑家奎;与时俱进推进我国宪政建设[N];甘肃日报;2002年
3 ;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4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无民众参与宪政建设不可能成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陈永鸿;宪政:现代政治文明路径的选择[N];光明日报;2003年
6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浦增元;研讨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安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宪政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刘海年;提高法律文化自觉 推进当代宪政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9 练育强;埃及结束动荡还需要什么[N];法制日报;2013年
10 韩大元;中国宪法研究与宪政建设须回归本源[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宝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宪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易顶强;权力重置的文化内涵[D];武汉大学;2007年
3 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玲;宪政价值标准及我国宪政建设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雷莉媛;中国宪政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培培;论我国宪政建设道路的选择[D];扬州大学;2012年
4 黄雪莲;公民社会与宪政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魁;权利文化与宪政建设[D];河南大学;2010年
6 鲍慧霞;论政党在宪政建设中的推动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7 柯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原则[D];武汉大学;2005年
8 蔡培风;论宪政与中国的宪政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张明锋;中国宪政建设力量的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时锐;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41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54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