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社会转型期宪法解释的功能定位——以“山西煤矿整合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1 22:06

  本文选题:宪法解释 切入点:社会转型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转型加剧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缝隙"的扩大,而我国刚性宪法的特质,却又决定了欲通过修宪机制回应社会转型更显困难。作为一种实践宪政理想的机制,宪法解释是回应社会转型和承担宪法变革的理性路径选择,其核心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有意的设计与改革,弥合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缝隙,进而填补宪法规范的"真空地带"。构建宪法规范与转型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将社会转型纳入宪法解释的考量,赋予宪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将宪法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界限,进而实现宪法规范与转型社会的"零缝隙对接"。
[Abstract]: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aggravated the "gap" between constitutional norms and social reality. However, the nature of rigid constitution in our country has decided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respond to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mechanism.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s a rational way to respond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undertake constitutional change. One of its core functions i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onstitutional norms and social reality through intentional design and reform. In order to fill the "vacuum zone" of constitutional norms, we can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bring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consideration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give the constitution the vitality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titution is regarded as the boundary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us realizing the "zero gap docking"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al norm and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苗连营;宪法解释的功能、原则及其中国图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韩成军;;检察权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韩大元;;宪法是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马剑银;;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观——商谈论视角的基本权利体系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徐继强;;从政治概念到法律命题——对“以人为本”的法律及其方法的几点构想[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4 李恒广;;试论公益诉讼的宪政解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王锴;;论宪法上的程序权[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6 朱瑜雯;;台湾“宪政改造”的法理透视——以“制宪权和修宪权的关系”为逻辑起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占志刚;;同意的概念及其政治意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郝英慧;熊勇;;论弱势群体的社会法保护[J];创新;2008年05期

9 熊勇;于维琴;;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邓佑文;张晓明;;就业平等权的理论体系——以宪法含义为思考维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曾娜;;论信息公开与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以“政审门”事件为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喜峰;;世贸组织宪法化与欧盟宪政:基于宪法合法性的比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4 马燕;代杰;;论金融危机下的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魏俊哲;;执行救助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田文利;;程序规范视野下的行政资助研究[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淑娣;;现象与涵摄:契合视野下的服务型政府与国际经济行政法[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金自宁;;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走出法源学说之迷雾[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新华;;浅议食品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10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洪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上官丕亮;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强;法治视野下的警察权[D];吉林大学;2005年

4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5 韩秀丽;论WTO法中的比例原则[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学兰;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人团体习惯法的演化[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峰;拉兹权威命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苗炎;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何新春;当代中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曙;刑事司法公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悦晖;最低生活保障中的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兰英;良知不存,法将焉附[D];湘潭大学;2010年

5 尼双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的保护[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庆果;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琳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征;选举权的有效实现与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蔡施敏;论反渎职侵权检察权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宋静;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显明;司法改革二十题[J];法学;1999年09期

2 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年10期

3 郝银钟;批捕权的法理与法理化的批捕权——再谈批捕权的优化配置及检察体制改革兼答刘国媛同志[J];法学;2000年01期

4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J];法学;2000年02期

5 龙双喜,冯仁强;宪政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权——兼议法律监督权与公诉权的关系[J];法学;2004年11期

6 韩大元;;宪法文本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J];法学;2007年09期

7 周永坤;;追求理性的学术论辩[J];法学;2007年10期

8 龙宗智;检察官该不该起立——对庭审仪式的一种思考[J];法学;1997年03期

9 郝银钟;论批捕权的优化配置[J];法学;1998年06期

10 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翔;;社会转型期国民心态的特点与培育[J];理论学习;2011年07期

2 詹祖良;尹合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处置原则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3 孙静;;以稳定促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稳定问题[J];学理论;2011年18期

4 丁爱华;;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5 苗建萍;;转型期公共政策创新制约因素分析[J];人民论坛;2011年24期

6 牟宪魁;;宪法解释的性质与方法——兼及宪法解释性质的论争[J];文史哲;2011年04期

7 林阿妙;;论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推进与创新[J];党史文苑;2011年14期

8 贾立蕊;杨月颖;;浅析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幸福观[J];学周刊;2011年12期

9 董洁;;浅析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10 丁亚兰;张忠兴;;社会转型期影响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三争 陈伟民;社会转型期的公众文化培育[N];台州日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如何健康地走过社会转型期[N];文汇报;2010年

3 谭荣梅 衡阳日报社;浅谈社会转型期和谐心理的构建[N];衡阳日报;2011年

4 ;社会转型期 青年压力最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朱孝清;我国社会转型期维稳形势的特殊性[N];检察日报;2011年

6 全国政协常委 胡永柱;经济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亟待建立[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贵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王运来;社会转型期需要人格重塑[N];贵阳日报;2011年

8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9 王耀东;社会转型期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N];学习时报;2009年

10 李鹏程;社会转型中的“整体性”规制与系统和谐[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3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3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婕;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晓云;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00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600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