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协商民主的中国机遇:以宪法文本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16 19:42

  本文选题:协商民主 切入点:宪法商谈 出处:《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正面临重大政策机遇。理想的协商过程是协商民主的核心,合乎正义的宪法商谈程序由此成为协商民主的规范标准。构建合乎正义的宪法商谈程序首先需要认真对待中国宪法文本,寻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宪法资源。我国现行宪法不仅规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价值目标、行为准则和运作模式,而且为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是协商民主在中国实践的最高法律秩序。
[Abstract]:As a unique form an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is facing major policy opportunities.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is the core of the ideal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justi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negotiations became the standard program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f justice of the constitution to discuss the program first need to treat Chinese constitutional text carefully, looking for socialism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onstitutional resources. China's current constitution provides not only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value goal, negotiation, behavior standard and mode of operation, but also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xtensive consultation system of multi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the highest legal order Chinese practice.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协同治理下宪法商谈建制化研究”(GD12YFX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宪法实施机制研究:协商民主的视角”(13YJC820012)
【分类号】:D621.5;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2 戴激涛;;协商民主的法哲学基础及其反思——基于哈贝马斯商谈理论的一种考察[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3 让—马克·思古德,王雪梅;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J];外国法译评;1997年02期

4 景跃进;行政民主:意义与局限——温岭“民主恳谈会”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郎友兴;商议式民主与中国的地方经验: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陈立峰;王海亮;;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拘束力的影响——从彼德斯曼关于国际经济法宪政功能的视角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黄春;;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程雁雷;行政法的博弈分析:以行政合同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波;;违法行政行为法律监督问题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浪潮[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衡霞;;农地流转中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苏忠林;岳奇;刘三;;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基于回应性理念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徐姗;推进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洪波;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景跃进;行政民主:意义与局限——温岭“民主恳谈会”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余逊达;民主治理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振宇;;未列举基本权利的认定方法[J];法学;2007年09期

2 向燕妮;;中国现有宪法文本的缺陷及其完善[J];学理论;2010年15期

3 张晓磊;陈一远;;美国宪法解释片论——读《美国宪法判例与解释》[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4 沈寿文;;论宪法文本公民(人民)基本权利的设定方式[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韩大元;;中国宪法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范进学;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宦吉娥;;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实效差异的文本视角解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刘春萍;;法治原则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嬗变[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9 张翔;;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J];浙江学刊;2006年03期

10 曾宪义;;论宪法文本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同;建国以来宪法文本变迁的宪政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富伟;宪法文本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1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621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