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试论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从美国立宪争论到罗尔斯的理论回应

发布时间:2018-05-04 00:25

  本文选题:宪政 + 民主 ; 参考:《北方论丛》2013年01期


【摘要】:自美国立宪时期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围绕"宪政还是民主"产生争论以来,两者之间的张力即成为现代(特别是美国)政治法律思想史的一大主题。罗尔斯后期的宪政理论,一方面继承了"二元宪政民主"理念这个美国宪政模式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发展。他通过来源于政治传统的社会共识这个中介,将变动不居且具有"多数暴政"倾向的"民主"纳入到相对稳定且保障"宪法根本"的"宪政"框架之中,从而较为有效地弥合了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
[Abstract]:Since the debate between federalists and anti-federalists around "constitutionalism or democracy" in the constitutional period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m has become a major them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specially American) political and legal thought. Rawls' later constitutional theory, on the one hand,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dual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model, on the other hand, develops it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theory.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social consensus derived from the political tradition, he brought the "democracy", which is immutable and with the tendency of "majority tyranny", into the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which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guarantees the "fundamental" of the Constitution. Thus more effectively bridged the tension between constitutionalism and democrac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D971.2;DD9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叶常林;李瑞华;;公共权力监督模式的历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宋衍涛,陈明凡;试析分权政体设计衍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6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8 赵承寿;论政治文明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朱孔武;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10 吴克峰;;论美国的党争与分权制衡背后之支配力量——以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立行;;健全与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艾琴;;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途径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邬先江;;船舶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初探——兼评“The CMA Djakarta”轮案[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倪峰;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冰;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4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殷志文;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刘好为;美国公决、创制和罢免机制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萍;试论美国早期政治报道[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家坤;;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治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 刘雪梅;;重叠共识对政治秩序的公共证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3 金欣;;论晚清立宪中的内在矛盾[J];人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童之伟;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宪政秩序调整[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秋风;美国宪政秩序的奥秘[J];新闻周刊;2004年07期

6 司春燕;;民主与法治关系论[J];理论视野;2006年02期

7 程洁;;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梁聪;;中西方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及其逆向[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9 强世功;;和平革命中的司法管辖权之争 从马维琨案和吴嘉玲案看香港宪政秩序的转型[J];中外法学;2007年06期

10 周祖成;民主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及其对法律功能的规制[J];行政与法;2003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镇强;权利与权力混淆运用之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马滔;割发代首的法律解读[N];法制日报;2007年

3 高一飞;应当废除对言论自由具有恫吓效应的法律[N];南方周末;2007年

4 柳建龙;美最高法院:权利与权力的两难[N];法制日报;2006年

5 徐爱国;法律是美酒政体是夜光杯[N];法制日报;2008年

6 乔钟;CNN和卡弗蒂麻烦大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冯军;克服错误倾向 建设法治政府[N];人民日报;2008年

8 许身健;不要无视“沉默的大多数”[N];检察日报;2007年

9 许身健;如果怕热就别进厨房[N];检察日报;2008年

10 郭建华;推进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和谐[N];青岛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智学;五四宪法构建的宪政秩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晓宏;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畅颜;大陆法系传统对德国宪政的影响[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4 孙莹;论“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丽梅;网络民主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希;立法不作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刘长瑞;美国宪政危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林默;中国人大及常委会立法不作为四重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0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840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