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的限制与保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3;D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论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民知情权的冲突[J];知识经济;2010年18期
2 苏娟娟;;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3 杨波;论隐私权的边界——以公共信息为标准[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陈媛;;公众人物隐私权法经济学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赵杨;;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经济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黄蓓,陈云英;对隐私权的几点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贺光辉;;辩证地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8 管宏杰;;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吴为;;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10 邓思思;;浅析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平衡[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邱林川;;信息“社会”:理论、现实、模式、反思[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刘俊;;清朝对新疆的社会控制举措——从权力的视域进行解读[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康均心;;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控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5 吴飞;;新闻媒体应该享有这样的特权吗?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剖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姜兰昱;;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汪向阳;;西部大开发中的技术选择与社会控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郭敏;;土地——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志红;;社会控制与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路;;现代化与犯罪——社会控制中介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宇;既为公众人物就要展现良好的公众形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众星关注动车事故 公众人物不再绝缘公共话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以锦;“高端”人士,请您别“乱”语![N];人民日报;2010年
4 ;郭德纲缺德不遭嫌 此事古难全[N];音乐生活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晓 本报实习生 胡月;“法外开恩”致明星“法商”低[N];法制日报;2010年
6 徐瑞哲;莫叫院士为“怨士”[N];解放日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李连杰:未来要办公益大学[N];南方日报;2010年
8 傅谨;明星自当谨言慎行[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郭政;公交司机陈宗毅的“温暖效应”[N];福建日报;2010年
10 本期撰稿人 查庆九;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的忍受义务”[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光勇;隐私的限制与保护[D];山东大学;2013年
2 刘冬梅;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万珂;新闻自由的法律保护[D];复旦大学;2006年
4 余丽丽;社会转型与媒介的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6 汪梦;论网络诽谤的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梁卫东;清末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控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黄明涛;公民文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莉莉;论公众人物人格权保护的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敖坚札喜;浅谈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问题[D];山东大学;2012年
3 苏盈盈;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康静;自愿型公众人物人格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尹伊君;非自愿公众人物的人格权保护[D];烟台大学;2012年
6 罗晓竹;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张德莉;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刘敏;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柳剑晗;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及法律保护[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朱涛;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4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34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