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08 10:48
【摘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通过宪法确立制度,可以使制度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五四宪法"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发展的宪法基础;"七五宪法"、"七八宪法"折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曲折发展的历程;"八二宪法"及其修正案则确认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从制度与宪法相互关联的研究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演进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思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Abstract]:The constitution, a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country, has the highest legal e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can make the system have higher authority and stability.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laid the co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reflected the tortuous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ugust 2nd Constitution and its amendments confirm and highligh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constitution, 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thinking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not only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but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10zd&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项淳一;;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J];中国法学;199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以谦;;民主:政治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包万超;;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3 刘武根;王恩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12年03期

4 李春贤;彭喜保;;“三执政”实践要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5 高元;;法治视角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建设[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6 林彤;;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思考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7 张德瑞;;论依法行政与领导职务行为的法律调控[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8 吕治伟;;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徐祥民,秦奥蕾,刘惠荣;论宪法实施的特点[J];当代法学;2001年09期

10 刁世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耀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接受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茂森;毛泽东人民军队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玄;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小换;毛泽东实践观释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辛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源的多重审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浩;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翠;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9 孙小明;江西JM药业的大规模定制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顾颀;司法公正的伦理冲突及其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春鹰;;法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2 周红锵;江泽民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北京党史;2004年S1期

3 黄文艺;法律移植三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4 杨晓青;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J];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04期

5 曲明哲;;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9期

6 卞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党建研究;2011年10期

7 李步云;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8 曹普;;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5期

9 汪敏;论江泽民法治观的主要特点[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危国华;邓小平法律思想的内容构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N];法制日报;2003年

2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军;[N];法制日报;2003年

3 王晓晔;[N];法制日报;2007年

4 瞿琨;[N];光明日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信春鹰;[N];光明日报;2008年

6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吴占英;[N];光明日报;2008年

7 杨景宇;[N];工人日报;2009年

8 程啸;[N];检察日报;2007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N];经济日报;2008年

10 吴邦国;[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宪章,孙树勋;中国共产党对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J];政法论丛;2001年04期

2 佟玉东;毛泽东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3 毕瑛涛;浅议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中国特色”[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吴勇;按“三个代表”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J];湖湘论坛;2004年02期

5 程文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廉政体系[J];中国监察;2004年11期

6 王毅;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葛缨;试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丁建军;;论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的形成与完善[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陈京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J];理论与当代;2007年11期

10 李若谷;;坚持中国特色 建设和谐世界——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J];中国金融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光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的信息化[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魏宪朝;;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韩柱;;高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格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5 范浩卿;;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6 王春峰;侯远长;;在改革开放中创新中国特色发展观[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袁秉达;;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度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赵惠娟;苏瑞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10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2009年第一版][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心阳;“中国特色”论[N];北京日报;2007年

2 刘昆;广西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3 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宋育英;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4 张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N];金融时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发展见证中国特色[N];凉山日报(汉);2007年

6 何民捷;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人民日报;2007年

7 邓岩;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N];人民日报;2007年

8 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 g?迪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新疆日报(汉);2007年

9 曹友华;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之路[N];战士报;2007年

10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朱正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建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苏星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田瑞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许瑞;中国特色的预防腐败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魏红英;有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梦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杨佳瑛;民主的中国特色[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杨宏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阮东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论中国特色公共领域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佳;文本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途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鹏;构建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常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与创新的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吴沙沙;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华耕;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彩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与价值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熊燕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9 甄建虎;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严云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8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368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