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经济发展的宪法制度结构及其调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森;文化精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J];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2 林孝文;;论“八二宪法”30年产权结构的变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育强;胡科;封伟;黄玉珍;;关于体育制度创新的路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李钢;董敏杰;;A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India[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3 潘祥辉;;从博弈论视角看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王鑫;;基于有限理性的地票制度演进理论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6期
5 封慧敏;;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出路[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李永升;刘浩;;诺思制度变迁理论“开放性”思维范式探析[J];当代经济;2009年15期
7 李钢;董敏杰;;中国与印度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与解释[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8 梁鸿;徐进;;政策过程、秩序扩展与社会事业供给制度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胡罗岚;李方林;;天价医疗费事件与医疗体制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6年23期
10 李锐;鞠成伟;;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3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曙光;金祥荣;;前言: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制度变迁——兼论知识生产与案例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浙江卷)第五集[C];2006年
6 李钢;董敏杰;;中国与印度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与解释[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金懋;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包东喜;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娟;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波;习惯法在当代中国法制进程中的角色扮演[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康媛;广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绩效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施欣彤;我国政府社会性规制改革的取向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关鹏;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创业环境和绩效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凯;温州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7 高飞;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法律应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R挤,
本文编号:2534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3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