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院管辖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牟宪魁;;宪法解释的性质与方法——兼及宪法解释性质的论争[J];文史哲;2011年04期
3 施立栋;陈歆孜;郑磊;;“《宪法》释义暨转型期宪法解释”学术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4 陈雄;文诚公;;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理解读[J];求索;2011年07期
5 牛旭;;复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0条[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6 陈云生;;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7 胡静;;环境法视野下的美国宪法条款[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8 江振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中的自然法解释[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9 胡锦光;;乙肝歧视第一案与宪法救济[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10 郑磊;;我们处于什么时代——简析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之根本分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杨武松;;我国宪法保障制度研究[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管华;;新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十大关键词——以宪法学年会综述和年度综述为基础的分析[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6 范珍;;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审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7 管华;;新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十大关键词——以宪法学年会综述和年度综述为基础的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兼论成立国家人权委员会的可能性[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柱国;;行政管理创新的法律规制[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玛河;任何公民均可提请违宪审查的意义[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谢德蓝;期许中国违宪审查大步前行[N];南方周末;2004年
3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 魏德东;建议对“圈庙现象”进行违宪审查[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王琳;建立违宪审查机制迈出可喜一步[N];检察日报;2004年
5 莫纪宏;对待违宪审查为什么必须慎之又慎[N];检察日报;2004年
6 孙振军;法规的“违宪审查”机制亟待建立[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蔡定剑(法学博士);公民请求违宪审查的意义[N];南方周末;2003年
8 孙振军;“违宪审查”机制亟待建立[N];中国商报;2004年
9 傅思明;违宪审查的意义[N];学习时报;2001年
10 胡建淼 金承东;“法规违宪审查建议权”的困境[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建华;英国违宪审查的形式与特点[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马存利;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庞凌;论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基础[D];苏州大学;2008年
5 马洪伦;论美国宪法原意主义方法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6 吴天昊;法国宪法委员会的组织与活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上官丕亮;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8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杨合理;论宗教自由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玲;论伊利的宪法解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熊岚;宪法法院管辖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许楠;我国建立违宪审查的路径选择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甜;我国违宪审查运行机制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梁煜;中国台湾地区“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桑超;论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宪艮;法官在宪法解释中的能动性[D];山东大学;2006年
9 易顶强;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威;从宪法结构看宪法的生命力[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4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3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