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20-02-14 16:39
【摘要】: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而奋斗终身的战士,其宪政思想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希望从基本概念入手,深刻分析宪政思想构成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原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原貌。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研究、跨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方法,在充分掌握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以法学宪政理论为基础,综合作逻辑上的推导和实证的分析。 本文分为引言和五章具体内容。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现在中国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研究的现状和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写作过程中主要的研究方法,为论文正文的展开奠基充实的理论背景。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概述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三民主义不仅是孙中山一生追求的政治理想,也是孙中山领导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孙中山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所有其他理论的渊源。在本文中也以一定的篇幅对三民主义加以介绍,旨在对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找到法理依据。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第三、第四这三章。孙中山宪政思想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其中对国家政体研究较多,最能体现宪政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是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和革命程序论,这三项构成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主要框架,包含了他的思想的主要精髓,所以笔者从三方面入手,作为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研究的基点。其中,权能分治作为其宪政思想的基础,以孙中山对人的划分为法理渊源,以人民管理政府的政权和政府自身管理的治权为内容,从根本改变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为宪政发展指明了道路;五权宪法作为其宪政思想的核心,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矫正了三权分立代议制的弊端,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理论——由五院分别行使五权,是中西合璧的成果;革命程序论作为其宪政思想的实现方式,是确保最终达到“宪法之治”,实现民主的具体过程,以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为实现民主革命胜利的步骤,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一般进程。 最后一部分概述了孙中山宪政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建设的影响,分别从对近代宪政思想的建设和现代体制的完善所做的贡献展开论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93.0;D921
本文编号:2579555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93.0;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仲维;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之评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卢珂;试析孙中山的分权学说[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2期
3 谢炜;;近代中国宪法宪政精神缺失的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周联合;实行民治的第一方略——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述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吴清一,王吉生;“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思想三大比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刘秋阳;孙中山训政及宪政思想评析[J];兰州学刊;2005年03期
7 曹希岭;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的转向[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8 冀满红,白文刚;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J];史学月刊;2002年05期
9 王贵松,邱远猷;善之途多歧路:五权宪法的理想与现实[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戴宗芬;孙中山的法制思想初探[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579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7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