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我国现代人权观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0-04-13 18:14
【摘要】: 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也是深刻并极富争议性的理论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西方的人权概念,人权概念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对抗和否定当时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的产物。 本文从语义学解释入手,指出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应当享有或已经享有的权利,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人权观念是人们对人权现象和事实所持有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权意识定势。我国现代人权观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发展并逐渐形成。它是中国语境下,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群体人权观,既吸收了西方先进人权理念和人权思想的精髓,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因素。 从现实因素考证,我国现代人权观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人权观,受本国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从理论模式来看,它是国家主导重构型的多元化人权发展模式,是一种整合个人、社会与国家三方利益的人权观。我国的现代人权观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谐观念、集体精神等要素并结合西方的“人道主义”、“理性精神”价值要素,按照新的人权价值理念进行重构。它具有时代性与发展性、人权主体和权利内容的扩张性以及人权的代际正义性。 我国现代人权观的重构需要考虑其动力机制、阻滞因素以及生成路径。市场经济制度、民主政治、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及西方现代人权理念的冲击推动了我国现代人权观的生成;同时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作用、对西方人权理论的依附以及公民权利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人权观的形成。因此,对于人权建设起步较晚的我国,政府在重构现代人权观的过程中应扮演主导者的角色,通。过理性的人为设计来完成现代人权观的重构,,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平等和自由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21;D92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欣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理念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郝丽英;论生命权的宪法保护[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靖;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6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626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