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之宪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1-02-27 19:27
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资格,是源于人身固有的被人类文明公认的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尊重或尊严。人格尊严概念既有着浓郁的宗教和哲学背景,又有其自身的宪法内涵及价值。虽说人格尊严与民法人格权有着密切关系,但它更多地应体现为一种公法领域之规范。两次世界大战中,野蛮践踏人的尊严和无视人的基本生存权利,让世人深受其害。现实生活中,保安强行搜身、性骚扰等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也屡屡发生。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诸如优化人种、人体试验等新的涉关人格尊严、人权问题出现,而我国法律、宪法的相关规定或滞后或空白。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虽然规定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人格尊严保护条款规范还有明显的不足与缺失,如积极保障条款缺乏、宪法救济途径过少。文章通过对世界典型国家(包括相关国际公约)人格尊严宪法保护的规范及实践进行梳理、借鉴,对完善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可采取适当措施,如将保障人格尊严确定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完善人格尊严宪法、法律保护的条款规范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1
本文编号:2703408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人格尊严的概念及内涵
1.2.2 人格尊严与人格权
1.2.3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主体
1.2.4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内容
1.2.5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保护模式
1.2.6 国际公约人格尊严宪法保护模式简况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分析方法
1.3.2 比较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人格尊严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人格尊严相关概念解析
2.1.1 人格、人格权、尊严
2.1.2 人格尊严与人格权
2.2 人格尊严的基本理论
2.2.1 宗教传统、哲学上的人格尊严
2.2.2 法律、宪法上的人格尊严
2.2.3 人格尊严宪法规范的性质、内涵及功能
2.2.4 人格尊严公私法域争论
2.3 宪法上人格尊严之特征
2.3.1 人格尊严是宪法核心的核心
2.3.2 人格尊严是宪法基本权利之一
2.3.3 人格尊严是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和源泉
第3章 域外人格尊严宪法保护规范评析
3.1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主体、内容及保护模式简介
3.1.1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主体
3.1.2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内容
3.1.3 主要国家人格尊严立宪规范的保护模式
3.2 国际公约人格尊严宪法保护模式简况
3.2.1 《世界人权宣言》
3.2.2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3.2.3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
3.3 域外国家人格尊严宪法保护实践
3.3.1 德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
3.3.2 日本人格尊严宪法保护
3.3.3 美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
第4章 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探析
4.1 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现状及实践
4.1.1 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立法现状
4.1.2 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司法实践典型案例评析
4.2 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完善我国人格尊严宪法保护的建议
5.1 将保障人格尊严确定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5.2 完善人格尊严宪法、法律保护的条款规范
5.2.1 提升宪法权利保护意识
5.2.2 规范国家积极保障人格尊严的义务
5.2.3 具体化人格尊严保护范围
5.2.4 增加人格尊严发展性权利规定
5.3 赋予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直接适用效力
第6章 结论
6.1 人格尊严宪法保护的价值及创新
6.2 人格尊严宪法保护之规范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玉鸿;;“人的尊严”的法理疏释[J];法学评论;2007年06期
2 刘志刚;;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J];中国法学;2007年01期
3 张长青;温泉;;人格与人格权关系辨析[J];学习与探索;2006年02期
4 吕艳滨;日本的隐私权保障机制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伍劲松;论人性尊严保障原则[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3期
6 李累;宪法上“人的尊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立丽;人格尊严之宪法保护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3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70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