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育权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育权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生育无疑于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生育权在当今社会,被确认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尊重和保护。我国法律对生育权主要是从行政法角度对其进行确认和规范,却无法应付当今我国民事领域的生育权的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生育权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和完善。 生育权的形成及演化,经历了妇女专有权利或特权阶段、夫妻权利阶段和自然人权利阶段。本文通过引言部分对生育权演化的历史的解读,比较了国内外对生育权概念的定义,确认生育权概念为自然人依照法律规定,自主决定是否生育,生育的时间、数量、间隔以及生育方式,以及为此目的而获得的信息、教育与方法的基本民事权利。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生育权是基本人权,是法定权利;生育权是私权,是民事权利;生育权是人格权。分析确认生育权包括生育决定权、生育知情权、生殖健康权、生育隐私权、生育保障权等内容。为认识我国生育权制度打下基础。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备受关注,人口的过快增长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最近30年,我国政府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成功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同其他权利一样,同样受到限制,这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允许生育权主体不加限制的行使生育权,就会造成生育权的滥用,不仅影响其他权利的行使,也会给个人、社会造成难以逆转的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生育权进行限制。在本文第二部分,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基于优生优育与儿童成长、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的理由对公民个人生育权进行限制,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分析我国现有的生育权限制的合理性和不合理之处。 在本文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的生育权立法不足,提出了完善立法的构想。我国现有生育权立法体系,,主要是从行政法角度对国家的生育管理权力进行了规范,而从民事角度规定公民生育权的权利内容,规范夫妻之间和第三人之间的生育权纠纷处理原则,几乎是空白。从现有的生育权立法体系看,生育管理制度有调整和完善的必要,为公民增设法律责任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生育权行政立法和民事立法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育权立法的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生育权 人格权 生育权限制 立法构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D923;D922.1
【目录】:
- 中文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生育权概述11-18
- 一、 生育权概念解析11-14
- (一) 国际社会对生育权的普遍定义11-13
- (二) 我国对生育权的界定13-14
- (三) 生育权的概念应然14
- 二、 生育权的法律性质——人格权14-16
- (一) 生育权是基本人权,是法定权利14-15
- (二) 生育权是民事权利15
- (三) 生育权是人格权15-16
- 三、 生育权权能16-18
- (一) 生育决定权16-17
- (二) 生育知情权17-18
- (三) 生殖健康权18
- (四) 生育隐私权18
- 第二章 生育权的限制18-30
- 一、 生育权限制的理论基础18-20
- (一) 依据之一:优生优育与儿童成长19
- (二) 依据之二: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19-20
- 二、 我国的生育权限制20-26
- (一) 生育权主体的限制20-22
- (二) 生育权的行使限制22-26
- 三、 对我国生育权限制措施的评价与反思26-30
- (一) 我国生育权限制措施设定的适当性26-28
- (二) 我国亟待调整和完善的生育权限制措施28-30
- 第三章 完善我国生育权立法的思考与构想30-38
- 一、 完善我国生育权立法的必要性30-35
- (一) 欠缺对公民生育权的民法保护31-32
- (二) 生育管理制度有调整和完善的必要32-33
- (三) 下位法增设公民生育义务的问题亟待解决33-35
- 二、 完善我国生育权立法的构想35-38
- (一) 完善对公民生育权的民法保护35-36
- (二) 调整和完善生育管理制度36
- (三) 妥善处理法律冲突,清理地方立法中增设的公民生育义务36-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瑞双;;关于生育权的法律探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王鹏;;浅谈生育权主体[J];人权;2010年06期
3 姜玉梅;;为男性生育权讨回个说法[J];法治时代;2003年08期
4 李冬;;论在押犯的生育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殷秀丽;;生育权热点问题探析[J];经济师;2009年02期
6 于晓琪;对我国立法中生育权主体的评价与思考[J];人权;2003年03期
7 高玉玲;;论生育权的主体——兼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2款[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8 张静;;生育权主体范围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9 张琼;再议生育权——从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谈起[J];行政与法;2003年07期
10 周征;生育权的私权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徐安琪;女性自主生育:合理合法[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何勇海;男性生育权“绊”在哪儿[N];检察日报;2002年
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刘振杰;从改善妇女地位入手 合理调节农村出生性别比[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记者 周宁 杨维汉 万一;纠结的新《婚姻法》:理性伤不伤感情[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徐安琪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婚姻法新司法解释有助于维护妇女权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淇;关于生育权的理论思考[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小凤;论生育权[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2 范晓杰;生育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刘丽华;夫妻间生育权侵权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4 马姗;生育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杨杰;夫妻生育权冲突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6 代君伟;当代中国生育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姜大伟;生育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樊玉见;生育权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小静;生育权及其救济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龙芝慧;婚姻关系中的生育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育权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7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