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野下我国自然资源分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7:04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野下我国自然资源分配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自然资源权益的归属,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等一系列问题始终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分配模式、分配规则的改变又成为诸多矛盾的起点。自然资源作为社会公共财产,异化为行政机关私有财产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中往往涉及公民权利保障以及公权力滥用问题,更应引起宪法学科的关注。 客观地说,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在自然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自然资源、遏制自然资源被人为破坏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关自然资源归属、使用等矛盾从未中断,伴随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自然资源权属之争越发凸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从自然资源分配的源头来加以反思。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我国现行自然资源立法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综观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现状,由于立法时代的局限,在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致使现实生活中关于自然资源分配频发争议,且缺少可以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自然资源立法主要是围绕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而设计的,政府在其中担任双重角色,却鲜见对于自然资源使用权人的权利保护。因此,必须将自然资源的分配纳入宪法保障的范围,通过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和自然资源立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坚持从地方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出发的前提下,协调好国家宪法、法律、各自然资源单行法以及其他地方自然资源立法的关系。在实践中,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事件频发的状况下,人大之监督功能的发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地方行政机关不应当享有不受本级或上级人大具体控制的公共财产处分权,而应当事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并获得批准。必须明确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谨慎使用国家所有权,禁止对国有资产的边界做扩大解释,同时将自然资源使用者的权利纳入物权法保障体系,最终建立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模式。通过以上改革措施,不仅可以减少争议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实现自然资源权利利益在公权力主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平衡。
【关键词】: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分配 公民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D922.3;D92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5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三、 论文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聚焦自然资源分配引发的争议15-22
- 第一节 气候资源权属争议15-17
- 一、 事件起因15
- 二、 各方回应15-17
- 第二节 “天价乌木”权属争议17-19
- 一、 案情始末17
- 二、 各方回应17-19
- 第三节 煤炭资源整合引来合法性之争19-20
- 一、 事件起因19
- 二、 争议焦点19-20
- 第四节 海域使用争议中失海渔民的困境20-21
- 小结21-22
- 第二章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配状况22-27
-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的立法现状概述22-24
- 一、 关于自然资源权属的规定22-23
- 二、 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分类23-24
- 第二节 典型自然资源分配状况——以矿产资源为例24-27
- 一、 我国矿产资源的立法状况24
- 二、 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归属24-25
- 三、 矿产资源使用权的取得25-27
- 第三章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状况的综合评价27-38
-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制度的合理性27-30
- 一、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28
- 二、 自然资源使用权分配是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客观需要28-29
- 三、 自然资源使用权登记制度和许可制度有助于加强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29-30
- 四、 自然资源分配的有偿使用原则有助于实现权利公平30
-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30-33
- 一、 自然资源权益分配显失公平31
- 二、 自然资源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健全31-32
- 三、 自然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权利义务配置失衡32
- 四、 自然资源使用权主体之间不平等32-33
- 五、 地方政府越权立法33
- 第三节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制度障蔽之成因33-38
- 一、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理念的局限性33-34
- 二、 对宪法条文的理解存在偏差34-35
- 三、 自然资源使用权没有完全物权化35
- 四、 各自然资源单行法之间不协调35-36
- 五、 政府在自然资源分配中扮演双重角色36-38
- 第四章 宪法视野下我国自然资源分配的改革设想38-48
-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的宪法调整38-42
- 一、 发挥宪法解释应有的功能38-41
- 二、 加强人大在保护公共财产方面的监督职能41-42
-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分配的立法保护思路42-48
- 一、 完善我国地方自然资源立法42-43
- 二、 明确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43-44
- 三、 慎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44-45
- 四、 将自然资源使用者的权利纳入物权法体系45-46
- 五、 采用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模式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3-54
- 后记54-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璐;;生态经济视野下的自然资源权利研究[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2 童之伟;;《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违宪与合宪之争[J];法学;2006年03期
3 张璐;;气候资源国家所有之辩[J];法学;2012年07期
4 高利红;程芳;;气候资源的属性及权属问题研究——兼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野下我国自然资源分配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7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