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财政体制的宪政思考

发布时间:2021-02-11 08:06
  “在社会的巨大转变中,例如在制定和通过宪法所引起的剧变中,经济的‘力量’可说是原始的或基本的力量,而且比其他力量更足以‘解释’事实。”①宪政的基本动力便是各种社会力量的冲突与妥协。这些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经济利益的冲突,而能够达成的妥协也主要在于各方经济利益的平衡。在西方宪政体制确立的历史过程中,财政作为经济利益的重要载体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中,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财政关系也是具有根本地位的内容之一。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昭示着宪政与财政之间密切的关系。《人权宣言》指出“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而宪政则恰恰是以人权保障和权力制约为基本内容并体现法治精神的宪法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所形成的现实的民主政治体制。立宪法容易,行宪政困难。我国如何实现期待中的宪政是我们每个法律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什么是宪政?”“为什么要实施宪政?”“如何实施宪政?”近年来,我国改革的重心已渐渐由经济向政治,特别是宪政上偏移。若宪政改革成功不仅能保障经济改革的成果,也能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当然,宪政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应像我国经济改革一样,需要采取一种...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财政体制的传统视域
    二、宪法学对财政体制的应有关照
    三、"法治盲"与"财政盲"的体制之惑
第二章 财政体制的多重分解
    一、财政、财政体制梳理
        (一) 财政一般理论及其主要模式
        (二) 我国财政体制的内涵、职能及历程梳理
    二、财政体制的公共模式
        (一) 关于"公共性"的破解
        (二) 公共性在财政体制中的外化
    三、财政体制中的权力运行
        (一) 什么是财政权力
        (二) 财政体制中的权力划分
        (三) 财政体制分权的宪政逻辑
第三章 财政体制与宪政的关联向度
    一、宪政基本理论
        (一) 什么是宪政
        (二) 如何看待宪政
    二、财政体制分权对宪政的两重影响
        (一) 对宪政之限制权力影响
        (二) 对宪政之保障公民权利的影响
    三、影响宪政国家变迁的财政体制要素
        (一) 财政体制依托国家形态的变迁
        (二) 财政体制形成(征税斗争)对宪政的催生
        (三) 财政体制要素对宪政建设的深刻启迪
    四、我国财政体制的宪政需求
        (一) 财政体制的正义品性
        (二) 财政体制的民主品质
        (三) 财政体制的法治品格
第四章 我国财政体制中权力与权利分离:税收的正义控制
    一、财产权利与税收权力的辩证关系
        (一) 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利
        (二) 税收:权力与权利的统一、分离
    二、税收权力及其运行规则
        (一) 税收权力内涵
        (二) 税权运行规则——捐税正义
    三、我国税收权力的正义控制
        (一) 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的重新解读——以美国为参照
        (二) 我国税收权力的正义控制
第五章 我国财政体制中权力横向分立:预算的民主保障
    一、财政权力的横向划分
        (一) 传统分权理论的引导
        (二) 财政权力对分权理论的演绎
    二、代议制度与公共财政体制
        (一) 代议制宪政模式的产生
        (二) 代议制度与公共财政体制的契合
    三、预算权力对我国财政体制的贡献
        (一) 预算与财政体制的互动
        (二) 预算权力的基础理论
        (三) 横向分权模式下的预算权力制约
第六章 我国财政体制中权力纵向分立:转移支付的法治矫正
    一、集权抑或分权:央地关系的争执
        (一) 中央集权的合理性
        (二) 地方分权的必要性
    二、纵向分权的宪政语境
        (一) 传统宪法理论之商榷
        (二) 普遍意义的上的"联邦"
    三、财政分权与央地政府关系的选择
        (一) 纵向分权在财政体制中的延伸
        (二) 为什么财政要分权
        (三) 财政分权的政府职责
    四、我国央地政府之间转移支付的法治轨迹
        (一) 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
        (二) 我国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的回应
第七章 代结语:我国财政体制之人权期待
    一、公共财政体制为公民(纳税人)而生
        (一) 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特殊"交换"关系
        (二) 公共财政体制要尊重公民
        (三) 公共财政体制之取用于民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人权保障期待
        (一) 人权保障的原理
        (二) 人权保障的要求
        (三) 人权保障的内容
    三、公共财政体制与国家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028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028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