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政文化论 ——对我国宪政文化的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3-19 11:23
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和宪法源于西方文化,是西方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世界宪政运动实践证明,单纯追求宪政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宪政的成功。宪政必须以宪政文化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中国的宪政运动始于一个世纪以前,但是却艰难重重。直至今日,宪政仍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而宪政文化的缺失和不足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通过探究西方宪政演进的文化渊源和发展脉络,以及对中国宪政文化发展历程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宪政文化将会是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和消化源于西方的宪政的普适性价值的基础上,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而且,结合本国实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环节着手,为宪政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将会积极推进我国宪政的发展。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宪政文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文化、法文化和宪政文化
一、文化
二、法文化
三、宪政文化
第二节 宪政文化与宪政长成
第二章 宪政的文化探源
第一节 法治文化
第二节 基督教文化
第三节 契约文化
第四节 自由主义文化
第三章 中国宪政文化回顾
第一节 中国宪政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二、从甲午战争到十九信条
三、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宪法》
四、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现在
第二节 中国宪政文化的反思
一、对近现代中国宪政思维范式的反省
二、宪政价值诉求及宪政目标的错位
三、传统法文化的断层与现代宪政文化的缺失
第四章 中国宪政文化的展望
第一节 宪政文化多元化的实证考察
第二节 中国宪政文化的发展趋向
一、寻求宪政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同
二、从我国实际出发,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宪政文化
第三节 中国宪政文化环境的完善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推进政治权威转化
三、培育宪政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J]. 汪进元,戴激涛.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2]论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变迁及影响[J]. 李海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1)
[3]宪政中国初论[J]. 周叶中,邓联繁. 中国法学. 2002(06)
[4]论宪政的价值基础[J]. 白钢,林广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5)
[5]从宪政意识角度析民初有宪法无宪政的原因[J]. 刘江琴.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6]法治的道路选择:经验还是建构?[J]. 谢晖. 山东社会科学. 2001(01)
[7]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J]. 殷啸虎. 政法论坛. 2000(05)
[8]权威推进与权威转化——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谢晖. 法学. 1998(02)
[9]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J]. 张文显,信春鹰. 比较法研究. 1990(01)
本文编号:3089491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宪政文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文化、法文化和宪政文化
一、文化
二、法文化
三、宪政文化
第二节 宪政文化与宪政长成
第二章 宪政的文化探源
第一节 法治文化
第二节 基督教文化
第三节 契约文化
第四节 自由主义文化
第三章 中国宪政文化回顾
第一节 中国宪政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二、从甲午战争到十九信条
三、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宪法》
四、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现在
第二节 中国宪政文化的反思
一、对近现代中国宪政思维范式的反省
二、宪政价值诉求及宪政目标的错位
三、传统法文化的断层与现代宪政文化的缺失
第四章 中国宪政文化的展望
第一节 宪政文化多元化的实证考察
第二节 中国宪政文化的发展趋向
一、寻求宪政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同
二、从我国实际出发,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宪政文化
第三节 中国宪政文化环境的完善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推进政治权威转化
三、培育宪政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J]. 汪进元,戴激涛.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2]论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变迁及影响[J]. 李海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1)
[3]宪政中国初论[J]. 周叶中,邓联繁. 中国法学. 2002(06)
[4]论宪政的价值基础[J]. 白钢,林广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5)
[5]从宪政意识角度析民初有宪法无宪政的原因[J]. 刘江琴.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6]法治的道路选择:经验还是建构?[J]. 谢晖. 山东社会科学. 2001(01)
[7]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J]. 殷啸虎. 政法论坛. 2000(05)
[8]权威推进与权威转化——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谢晖. 法学. 1998(02)
[9]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J]. 张文显,信春鹰. 比较法研究. 1990(01)
本文编号:3089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08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