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评析
发布时间:2021-07-11 08:04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为研究对象,以该思想独具一格的体系、鲜明的特色为主线,着重分析了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并借鉴其思想脉络对当代中国的某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思考。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五权宪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正一步一步地丧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和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五权宪法思想体系。第二部分阐述了五权宪法思想的内容体系,包括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的政体、四大直接民权和权能分治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五权宪法思想的实质就是资产阶段民主共和法制思想,主要是通过五权宪法思想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及<WP=3>该思想所体现的精神和原则等多方面来论证。根据五权宪法与西方三权分立宪法的比较,说明了五权分立政体的全面性和四大直接民权的优越性,体现了五权宪法中西合璧的色彩。与章太炎“五权”说的比较更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的完备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气息,说明了五权宪法思想是当时国内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宪法思想。此外...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五权宪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五权宪法思想的内容体系
(一) 五权分立的政体
(二) 四大直接民权
(三) 权能分治理论
三、 五权宪法思想的实质和特色
(一) 五权宪法思想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法制思想
(二) 五权宪法有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宪法,是中西合璧的独创
(三) 五权宪法与章太炎的“五权”之区别
(四) 五权宪法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四、 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 五权宪法思想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
(二) 五权宪法思想主张建设直接民权的全民政治国家,以克服西方代议政治的弊端
(三) 五权宪法思想为中国的宪法学本土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四) 五权宪法思想体现了朴素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没有摆脱资产阶级法律观的束缚,并不能体现真正的主权在民
(二)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只重视政体问题,而忽视国体问题的研究
(三) 五权宪法思想具体实施不力,被利用当作独裁的工具
参考书目
网上参考资料
本文编号:3277692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五权宪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五权宪法思想的内容体系
(一) 五权分立的政体
(二) 四大直接民权
(三) 权能分治理论
三、 五权宪法思想的实质和特色
(一) 五权宪法思想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法制思想
(二) 五权宪法有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宪法,是中西合璧的独创
(三) 五权宪法与章太炎的“五权”之区别
(四) 五权宪法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四、 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 五权宪法思想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
(二) 五权宪法思想主张建设直接民权的全民政治国家,以克服西方代议政治的弊端
(三) 五权宪法思想为中国的宪法学本土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四) 五权宪法思想体现了朴素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没有摆脱资产阶级法律观的束缚,并不能体现真正的主权在民
(二)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只重视政体问题,而忽视国体问题的研究
(三) 五权宪法思想具体实施不力,被利用当作独裁的工具
参考书目
网上参考资料
本文编号:327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27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