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法治国的宪法内涵——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

发布时间:2021-08-08 22:15
  自清末立宪开始,中国就始终追求"国家整合",试图将个体自由、社会秩序与国家富强整合到一起,在内忧外患之际取向"国家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延续了这一思路,试图通过社会改造实现个体、社会与国家的同质化。改革开放打破了铁板一块的社会同质性,促进了个体利益的分出,使经济系统逐渐独立于政治系统。法治国建设,则在于实现法律系统的分出,并通过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系统的逐渐封闭化,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系统的功能分化。对宪法的认识,需从社会系统功能分化的角度加以反思,并由此推导出法治国原则所具有的形式和实质的双重属性及其各自所承担的功能,以此为基础可以讨论"八二宪法"所内含的实质价值基础。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 2017,3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1 页

【文章目录】:
一、清末民国的立宪政治:政治系统的重塑与扩张
二、理想化的人民民主国家:个体、社会与国家的同质化
三、法治国的范式转型
    (一) 改革:从上/下分层走向功能分化
    (二) 法治国的范式转型:法律系统的功能分出
    (三) 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奠基/限制的双重功能
四、宪法中的法治国原则:功能的双重性
    (一) 法治国的双面性:从形式到实质
    (二) 法治国的宪法意义及其实现
    (三) “八二宪法”的实质价值基础:公私二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语: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学转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代表概念的源流——兼论我国宪法的代表结构[J]. 刘刚.  中国法律评论. 2016(04)
[2]论1954年宪法上的审判独立原则[J]. 韩大元.  中国法学. 2016(05)
[3]财产权宪法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本位立法[J]. 聂鑫.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6)
[4]近代中国宪制的发展[J]. 聂鑫.  中国法学. 2015(06)
[5]宪法教义学反思:一个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J]. 李忠夏.  法学研究. 2015(06)
[6]农村土地流转的合宪性分析[J]. 李忠夏.  中国法学. 2015(04)
[7]“五四宪法”基本权利的国家建构功能[J]. 于文豪.  环球法律评论. 2015(02)
[8]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J]. 李忠夏.  法学家. 2014(05)
[9]“五四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J]. 韩大元.  中国法学. 2014(04)
[10]中国宪法实施的双轨制[J]. 翟国强.  法学研究. 2014(03)



本文编号:3330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330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