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心理健康权

发布时间:2021-09-28 14:51
  健康权是许多国际公约和国内宪法承认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1966)对健康权的规定:人人有权享有能够达到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换言之,健康权内涵人人享有体质健康权和心理健康权。但是,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人们对健康权的关注主要倾向于体质健康权方面,心理健康权保护常常被忽视。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正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日益凸显出来。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曾断言,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期,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就疾病发展史而言,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有的学者把这种病象称为“时代病”或“文明病”,因为它是这个时代造成的,是文明社会所带来的;有的学者把问题根源归咎于现代化的“两面性”——它的负面效应。这些释因从微观层面似乎很牵强,但从宏观层面分析,现代化的背景正是催生大众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人类现代化的图景是营造心理健康问题的宏大背景,其对人们心理系统的“冲击”超出了个体心理能够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理的阈限,威胁到“人像人那样”的生存。正如前辈们所阐释的,制... 

【文章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心理健康权的一般理论
    1.1 心理健康权的概念分析
        1.1.1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1.1.1.1 健康的概念
            1.1.1.2 心理健康的概念
        1.2.1 健康权与心理健康权的概念
            1.2.1.1 健康权的现有概念分析
            1.2.1.2 心理健康权的概念
                1.2.1.2.1 心理健康权概念的学理分析
                1.2.1.2.2 心理健康权概念的规范分析
                1.2.1.2.3 本文关于心理健康权的概念
    1.2 心理健康权的主体和内容
        1.2.1 心理健康权的主体
            1.2.1.1 权利主体
            1.2.1.2 义务主体
        1.2.2 心理健康权的内容
            1.2.2.1 心理健康预防保健权
            1.2.2.2 心理疾病治疗、康复权
            1.2.2.3 心理健康教育权
            1.2.2.4 心理健康环境权
            1.2.2.5 心理健康侵害救济权
    1.3 心理健康权与相关内容的界分
        1.3.1 心理健康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
            1.3.1.1 心理健康权与健康权
            1.3.1.2 心理健康权与"基本前提要素"相关的权利
        1.3.2 心理健康权与民法上精神利益的保护
            1.3.2.1 心理健康权与民法上的健康权
            1.3.2.2 心理健康权与民法上精神损害赔偿
2.心理健康权的宪法权利属性
    2.1 心理健康权作为宪法权利的历史演变
        2.1.1 心理健康权思想的萌芽
        2.1.2 心理健康权形成的社会根源
        2.1.3 心理健康权形成的法律渊源
    2.2 心理健康权是一种社会权
        2.2.1 关于社会权理论的回顾
        2.2.2 心理健康权是具有生存权性质的社会权
        2.2.3 心理健康权是文化性侧面的生存权
        2.2.4 心理健康权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权
    2.3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基本权利
        2.3.1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权利
        2.3.2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独立的权利
        2.3.3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普遍的权利
3.心理健康权的实现
    3.1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原则与途径
        3.1.1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原则
            3.1.1.1 健康服务的便利
            3.1.1.2 健康服务的获得条件
            3.1.1.3 健康服务的接受条件
            3.1.1.4 健康服务的质量
        3.1.2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途径
    3.2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国家义务
        3.2.1 尊重的义务
        3.2.2 保护的义务
        3.2.3 实现的义务
    3.3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衡量标准
        3.3.1 关于核心内容说
        3.3.2 关于具体基准说
        3.3.3 上述二说的评析
4.中国公民心理健康权的保障
    4.1 中国公民心理健康权状况的评析
        4.1.1 政策方面
        4.1.2 立法方面
            4.1.2.1 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权的立法现状
            4.1.2.2 上述立法现状的评析
        4.1.3 精神卫生资源方面
            4.1.3.1 精神卫生资源的分布
            4.1.3.2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4.1.4 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4.1.4.1 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4.1.4.2 现有管理体制的评析
    4.2 中国心理健康权保障的完善建议
        4.2.1 完善以心理健康权保护为目的政策措施
        4.2.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权保障的法律机制
            4.2.2.1 宪法层面的保障机制
            4.2.2.2 制定相关的精神卫生法规
            4.2.2.3 健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机制
        4.2.3 建立覆盖心理健康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4.2.4 培养适合需求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
        4.2.5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4.2.6 实施及时而有效的评价体系
        4.2.7 加强重点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
        4.2.8 完善精神卫生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宪法与其他法律形式的关系[J]. 莫纪宏.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7(06)
[2]应有权利必须成为法律上的权利[J]. 李步云.  人民论坛. 2007(Z1)
[3]精神安宁权的基础及理由分析[J]. 方乐坤.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05)
[4]心理健康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协调[J]. 吴道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 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  心理科学. 2007(01)
[6]论健康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实现[J]. 杜承铭,谢敏贤.  河北法学. 2007(01)
[7]究竟什么是生存权[J]. 上官丕亮.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6)
[8]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的联系与区别[J]. 汤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3)
[9]谈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接雅俐,汤先忻.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6(01)
[10]精神卫生资源的利用和需求评定[J]. 谭忠林.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6)



本文编号:3412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412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a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