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批评建议权
发布时间:2022-02-09 04:26
批评建议权作为我国宪法上一项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批评建议权是1982年修宪过程中为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而新加入的公民权利之一,这既是我国1982年修宪中对于1977年苏联宪法先进经验的借鉴,又与我国独特的政治实践紧密相连。事实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作为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宪法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修宪的历史,批评建议权入宪自然也受党的政治理论成果影响。写入宪法的批评建议权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还在于自己对于政治公共事务的参与,这种参与在扩大人民民主、探索人民有序参与政治事务的今天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此外,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这两项基本权利之间存在保障范围和权利属性的交叉重合,批评建议权在很多方面与言论自由存在竞合关系,而这种竞合关系的解决方法就在于将批评建议权条款解释为言论自由条款的特殊条款,批评建议权条款作为以政治表达为核心的公共言论条款,这种解释可以在宪法文本上区分出公共言论和非公共言论的不同,突出对公共言论进行特别保护,以更好的发挥公共言论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四 文章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批评建议权的概念和历史考察
第一节 批评建议权的概念
第二节 批评建议权入宪的历史考察
一 批评建议权入宪与1977年苏联宪法的相关规定有重要联系
二 批评建议权入宪与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有重要联系
第二章 批评建议权的宪法文本分析
第一节 批评建议权和宪法第41条“监督权”的关系
一 宪法第41条的性质和内部结构
二 批评建议权的民主参与价值
第二节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
一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的竞合
二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保障范围的交叉重合
三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权利属性的交叉重合
四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的限制条款
第三章 批评建议权的现状考察和问题完善
第一节 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和国家义务
一 基本权利的实现和国家义务
二 批评建议权对应的国家义务
第二节 公民批评建议权的现状考察
一 批评建议权和诽谤罪
二 批评建议权的现有制度
第三节 批评建议权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 修改诽谤罪条款,对诽谤罪提起公诉设定严格条件
二 健全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体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的再阐释——与徐会平先生商榷[J]. 孟凡壮. 政治与法律. 2018(02)
[2]论基本权利竞合[J]. 柳建龙. 法学家. 2018(01)
[3]言论自由条款仅保障政治言论自由吗[J]. 陈明辉. 政治与法律. 2016(07)
[4]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反思[J]. 徐会平. 学术月刊. 2016(04)
[5]言论的两种类型及其边界[J]. 姜峰. 清华法学. 2016(01)
[6]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视[J]. 孙煜华.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4)
[7]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5(03)
[8]告别“街头发言者” 美国网络言论自由二十年[J]. 左亦鲁. 中外法学. 2015(02)
[9]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逻辑与限度[J]. 陈尧. 政治学研究. 2014(03)
[10]我国宪法第51条研究[J]. 石文龙. 中国宪法年刊. 2011(00)
博士论文
[1]公共批评与名誉保护[D]. 姚泽金.中国政法大学 2014
[2]美国言论自由的观念转向与制度嬗变[D]. 徐会平.山东大学 2013
[3]公职人员人权克减问题研究[D]. 郑刚.苏州大学 2013
[4]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 李海新.武汉大学 2011
[5]中国近现代监督权利研究[D]. 王月明.华东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636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四 文章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批评建议权的概念和历史考察
第一节 批评建议权的概念
第二节 批评建议权入宪的历史考察
一 批评建议权入宪与1977年苏联宪法的相关规定有重要联系
二 批评建议权入宪与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有重要联系
第二章 批评建议权的宪法文本分析
第一节 批评建议权和宪法第41条“监督权”的关系
一 宪法第41条的性质和内部结构
二 批评建议权的民主参与价值
第二节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
一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的竞合
二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保障范围的交叉重合
三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权利属性的交叉重合
四 批评建议权和言论自由的限制条款
第三章 批评建议权的现状考察和问题完善
第一节 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和国家义务
一 基本权利的实现和国家义务
二 批评建议权对应的国家义务
第二节 公民批评建议权的现状考察
一 批评建议权和诽谤罪
二 批评建议权的现有制度
第三节 批评建议权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 修改诽谤罪条款,对诽谤罪提起公诉设定严格条件
二 健全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体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的再阐释——与徐会平先生商榷[J]. 孟凡壮. 政治与法律. 2018(02)
[2]论基本权利竞合[J]. 柳建龙. 法学家. 2018(01)
[3]言论自由条款仅保障政治言论自由吗[J]. 陈明辉. 政治与法律. 2016(07)
[4]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反思[J]. 徐会平. 学术月刊. 2016(04)
[5]言论的两种类型及其边界[J]. 姜峰. 清华法学. 2016(01)
[6]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视[J]. 孙煜华.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4)
[7]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5(03)
[8]告别“街头发言者” 美国网络言论自由二十年[J]. 左亦鲁. 中外法学. 2015(02)
[9]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逻辑与限度[J]. 陈尧. 政治学研究. 2014(03)
[10]我国宪法第51条研究[J]. 石文龙. 中国宪法年刊. 2011(00)
博士论文
[1]公共批评与名誉保护[D]. 姚泽金.中国政法大学 2014
[2]美国言论自由的观念转向与制度嬗变[D]. 徐会平.山东大学 2013
[3]公职人员人权克减问题研究[D]. 郑刚.苏州大学 2013
[4]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 李海新.武汉大学 2011
[5]中国近现代监督权利研究[D]. 王月明.华东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6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61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