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宪法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30 13: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法研究的对象,也是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从宪法学角度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是运用宪法思维、利用宪法资源,达到既防范化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风险,又切实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的充实,使《宪法》成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法依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阐释我国宪法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要以宪法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化,并通过阐释中国主张的"两制关系",正确处理"人类-民族"两个命运共同体在宪法中的关系,以宪法为根据完善我国涉外法治体系。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宪法的国际因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宪法属性
    (一) 宪法的国际因素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宪法属性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蕴。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中国宪法文本中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世界宪法发展新趋势。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带来新的宪法学课题。
    (三) 防范化解国际风险:新的宪法学课题
二、 宪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法依据
    (一) 宪法规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义务
    (二) 宪法规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职权
    (三) 宪法是制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机制的指引
    (四) 宪法是完善涉外法律体系的根本依据
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充分发挥宪法作用
    (一) 宣传和阐释中国宪法中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 以宪法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度化
    (三) 以释宪方式明确宪法中的“两制关系”
    (四) 正确处理宪法中两个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五) 以宪法为依据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
四、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J].   中国人大. 2020(22)
[2]新时代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塑造力的进展与路径[J]. 刘文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5)
[3]“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及其完善和发展——以“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的实践为视角[J]. 魏淑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4]论两个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J]. 周少青.  西北民族研究. 2020(02)
[5]世界普遍交往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 李包庚.  中国社会科学. 2020(04)
[6]中美关系力量结构变化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J]. 朱福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02)
[7]美国长臂管辖权研究——兼论中国的因应与借鉴[J]. 霍政欣,金博恒.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8]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权观[J]. 唐勇,陈思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01)
[9]防范意识形态之争的冷战思维[J]. 阎学通.  国际政治科学. 2020(01)
[10]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构的基本要素[J]. 徐子棉,覃雪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本文编号:3698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698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