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孙中山宪法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04:07

  本文关键词:孙中山宪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孙中山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建民国的过程中,他博采西方各国之长,吸纳中国古代思想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民主宪法思想,其中以“权能分治”、“五权分立”、“地方自治”、“革命程序论”为主要代表。他的这些宪法思想,虽然存在很多的缺陷和局限,在中国屡屡失败;但是这些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其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的总结和充分的肯定的。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孙中山“权能分治”思想的形成过程,该思想以“三民主义”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主张国家的权与能要分开,以人民权利作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该思想坚持了人民主权原则,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主权,在当时具有积极进步意义;但是同时因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他低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使他的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第二部分论述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形成可分为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该思想的理论渊源是西方“三权分立”思想和中国古代监察、考试思想;该思想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范畴,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五权”相互之间的关系上。该思想发展了“三权分立”理论,对反对封建专制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欠科学、不现实等缺陷。 第三部分论述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的形成分为产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其“地方自治”思想主要来源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其内涵是强调以县作为国家自治单位,,以均权主义原则来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这个思想对于在中国实现直接民权、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铲除官僚主义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部分论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发展历程、理论依据,“革命程序论”思想把中国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法”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中心任务。他的“革命程序论”思想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他在革命的程序设计上过分注重集权,忽视了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缺陷。
【关键词】:孙中山 五权宪法 宪法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思想10-15
  • 一 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思想的产生10
  • 二 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思想的指导思想10-11
  • 三 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思想的内涵11-13
  • 四 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思想的意义13
  • 五 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思想的缺陷13-15
  • 第二章 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15-25
  • 一 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形成过程15-16
  • 二 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理论渊源16-19
  • 三 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主要内容19-20
  • 四 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意义20-22
  • 五 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缺陷22-25
  • 第三章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25-32
  • 一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的形成过程25-26
  • 二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的内涵26-30
  • 三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的意义30-32
  • 第四章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思想32-38
  • 一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发展历程32-33
  • 二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思想的理论指导33-34
  • 三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内涵34-36
  • 四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思想的积极意义36
  • 五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局限36-38
  • 结束语38-39
  • 参考资料39-42
  • 致谢42-4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晔晔;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践[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玉双;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研究(1927-1938)[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磊;五权宪法思想渊源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月花;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孙中山宪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72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