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视阈下公民住宅权保障探略

发布时间:2017-05-17 09:18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阈下公民住宅权保障探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住宅权是指公民具有获得安全、健康、适足的,并不受侵犯的住宅权利。作为基本权利的住宅权,其具有不可或缺性、不受非法侵犯性及受制约性。由于基本权利同时具有消极性和积极性,因而作为基本权利的住宅权也具备消极性和积极性,所以住宅权包括消极住宅权和积极住宅权。消极住宅权是要求国家的消极不作为,旨在防止国家公权力的侵害,以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积极住宅权是要求国家的积极作为,依靠公权力的运作,实施相关政策,从而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公民住宅权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其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联合国多部人权公约文件中规定了住宅权的内容。世界上也有50多个国家在宪法层面对住宅权的内容进行了规定,旨在从根本法高度对住宅权进行保障。 随着我国住宅的市场化,我国公民住宅权保障的问题日益严峻。目前公民消极住宅权受到侵害比较严重的是住宅财产和住宅隐私两方面内容。就住宅财产而言,在住宅征收补偿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概念不明确、征收补偿不公平合理,导致公民住宅并非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就被强制征收拆迁,而且公民还得不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就住宅隐私而言,我国目前普遍存在非法刑事搜查现象,导致公民在住宅内的隐私无从谈起。实践中,公民积极住宅权的保障现状也不容乐观。当前,,我国住宅市场运作的不规范,导致市场上住宅价格过高,相当多的公民住有所居得不到保障。还有,我国公民住宅权保障的法律体系相当不完善,这造成公民的住宅安全与健康得不到保证,公民住宅权无法全面实现。 基于我国公民住宅权保障的现状,提出了住宅权保障的完善构想。从消极住宅权方面考虑,应当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行使,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补偿机制,防止公权力对消极住宅权的侵害。从积极住宅权方面考虑,我国应完善住宅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加快健全住宅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积极住宅权的实现。
【关键词】:住宅权 基本权利 消极 积极 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D922.29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0
  • 一、 住宅权的理论基础10-17
  • (一) 住宅权的渊源10-12
  • (二) 住宅权的概念12-13
  • (三) 住宅权的性质13-17
  • 二、 我国公民住宅权保障的必要性17-21
  • (一) 基于人权的要求17-18
  • (二) 顺应国际趋势的要求18-19
  • (三) 满足我国公民的现实需要19-20
  • (四) 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的要求20-21
  • 三、 我国公民住宅权保障的现状考察21-28
  • (一) 消极住宅权的保障现状21-24
  • (二) 积极住宅权的保障现状24-28
  • 四、 我国住宅权保障的完善构想28-36
  • (一) 消极住宅权的保障29-32
  • (二) 积极住宅权的保障32-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福忠;;消极权利与立法者的积极义务——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第二次堕胎判决为例[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2 凌维慈;;历史视角下的社会权——以日本生存权理论的发展变革为视角[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3 彭贵才;;论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4 杨解君,顾冶青;公益收用之界定与行政补偿之完善[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林来梵;;卧室里的宪法权利[J];法学家;2003年03期

6 廖丹;;宪法中住宅概念之研究[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7 韩大元;;由《物权法(草案)》的争论想到的若干宪法问题[J];法学;2006年03期

8 郭道晖;;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9 张力;;宪法性居住权在我国的民法实现途径——面向土地的“公产”取向[J];河北法学;2010年06期

10 韩大元;;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英文;住宅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阈下公民住宅权保障探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73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