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的界限
本文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的界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公民发表言论的渠道日渐多样化,微信朋友圈也成为众多公民发表言论的平台。言论自由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的,需要得到合理的限制。微信朋友圈的言论自由权作为言论自由权在微信软件中的延伸,也应被合理限制。言论自由界限通过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方式,来保障言论自由权更好地被行使。总而言之,对微信朋友圈言论的限制是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主要功能、用户群体、内容特点、言论机制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了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虚拟社区的特性。本文第二部分对言论自由界限的基本理论进行解读,探讨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界限的内涵。第三部分分析比较了微信朋友圈与其他相似虚拟社区对于言论自由规定的异同,整理列举了现有的国内有关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方面的法律,以此为出发点在我国的法律现状中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另外,还列举了加拿大在网络言论表达界限上的规定,以期为国内的相关法制建设寻找出路。第四部分借鉴刑法总论中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论,尝试性地对表达越界行为的概念和判定标准进行定义。作者认为,微信朋友圈作为公民言论自由权行使的新兴平台之一,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本身具有积极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公民充分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着言论越界侵犯权益的可能性。而微信朋友圈是否能继续扮演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平台的角色,取决于法律规制是否不断完善,微信朋友圈后台是否依法对言论进行监督以及微信朋友圈用户是否保持对言论自由权的合理认知。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 言论自由权 言论自由界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微信朋友圈绪论9-13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微信朋友圈平台在应用方面的解读10-11
- (一)微信朋友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虚拟社区10
- (二)微信朋友圈的主要功能10
- (三)微信朋友圈的用户群体10-11
- (四)微信朋友圈内容特点11
- 三、微信朋友圈言论机制11-12
- 四、研究目的意义12-13
- (一)微信朋友圈已深入日常生活12
- (二)明晰朋友圈言论自由的界限是向大众普及言论自由界限的有效方式12
- (三)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的界限有助于明晰言论自由界限12-13
- 第二章 言论自由界限的基本理论13-14
- 一、言论自由权的基本理论13-14
- (一)言论自由权的概述13
- (二)言论自由的界限13-14
- 第三章 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界限的基本理论14-20
- 一、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权的含义14
- 二、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权的特征14-15
- 三、微信朋友圈中言论自由界限15-20
- (一)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言论15-16
- (二)朋友圈言论侵犯他人权益16-17
- (三)传播违反道德的言论17-18
- (四)斟酌点赞行为是否应规制其言论自由界限18-19
- (五)个人正当的言论自由权益受到侵害19-20
- 第四章 国内外与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界限相关的规定20-29
- 一、规制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言论自由界限迫在眉睫20
- 二、微信朋友圈与其他自媒体言论自由规范20-22
- (一)微信朋友圈现有的维护言论自由及抵制表达越界的机制21
- (二)微博言论自由界限的规范21-22
- (三)天涯社区言论自由界限的规范22
- 三、对比微信朋友圈与其他自媒体的言论自由规范22-23
- (一)各自媒体的言论自由界限规范约束的功能不一样22-23
- (二)各自媒体自由表达界限约束的程度不一样23
- 四、我国法律对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界限的规定23-25
- (一)宪法立法24
- (二)法律立法24-25
- 五、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界限的法制困境25-26
- (一)立法简单,司法实践少25-26
- (二)执法与守法的困境26
- 六、加强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界限法制的建议26-27
- (一)针对网络自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法律制定与规范26
- (二)通过司法解释,来补充和缓和法律适用26-27
- (三)探索多元管理方式27
- (四)培养朋友圈用户和运营商的守法意识27
- 七、其他国家网络平台言论自由界限的规定——以加拿大为例27-29
- 第五章 微信朋友圈言论越界的判定标准29-31
- 一、越界行为主体29
- 二、越界行为的主观方面29-30
- 三、越界行为侵犯的客体30
- 四、越界行为表现出的客观方面30-31
- 第六章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论言论自由的保护及其限制[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李忠;因特网与言论自由的保护[J];法学论坛;2002年01期
3 姚江,乔连普;“言论自由”勿滥化[J];政工学刊;2003年08期
4 顾小云;;言论自由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价值[J];理论探索;2006年06期
5 吕晓霞;廖丹;;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胡弘弘;陈毓;;自觉:法治政府的角色意识——以言论自由中的政府为对象[J];法学家;2007年03期
7 赵娟;;论人权意义上的言论自由[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蒋一平;;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6期
9 穆之;;谈谈言论自由[J];人权;2008年04期
10 蔡承颖;;刍议言论自由及其限制[J];才智;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静;;接近使用媒体权与言论自由[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彭桂兵;;利益权衡:陈述、溯源与影响——Chafee言论自由观念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言;言论自由的社会责任[N];北京日报;2009年
2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沈敏特;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N];北京日报;2009年
3 汤啸天 上海政法学院编审 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扬言暴力与言论自由[N];解放日报;2013年
4 钟新文;打击违法无碍言论自由[N];人民日报;2013年
5 杨晓宁;行使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N];陕西日报;2003年
6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袁晓明;言论自由包括说错话的权力[N];东方早报;2007年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有关言论自由的几个概念比较[N];检察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 肖擎;规范“诽谤罪”本质是保护言论自由[N];长江日报;2010年
9 徐燕;英国“管制网络”砍了言论自由一刀[N];国防时报;2011年
10 高一飞;应当废除对言论自由具有恫吓效应的法律[N];南方周末;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小彪;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龙;论言论自由[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周杰;互联网络:公民言论自由实现平台和面对的挑战[D];复旦大学;2008年
3 韦洪凤;论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文武;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范鲁豫;论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陆奇;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法律制度评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黄海燕;网络言论自由及其保障[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海涛;论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李光;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引导[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黄心灵;试论微博言论自由的合理规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言论自由的界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