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主权的现代性危机

发布时间:2017-06-10 21:00

  本文关键词:主权的现代性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主权以及围绕主权而形成的思想框架体现了当代政治争论、分析和决策的主要特征。以主权来描述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称之为“主权学说”或“主权论”。然而主权概念似乎从来也没有像今天那样呈现出如此多的争议和矛盾,不论在内部还是外部,它都表现得争论不休。对主权的认识模糊和误解,是导致主权理论在今天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不仅仅传统主权理论在日益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似乎已不合时宜或落伍,并且传统主权理论本身就存在一些被忽略或掩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借由全球化的契机得以表现出来。主权的危机不在于全球化,而在于它本身。本文试图通过历史的梳理,拨开笼罩在主权之上的团团迷雾,深入到主权的历史纵深处进行研究,褪去主权的各种神话外衣,回复到它的本真。全文共分五章,计约16万字。 第一章为导论,从综合意义上总括性的介绍了对主权的传统认识。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从主权与国家、主权与宪法的关系入手,从主权与其外部系统的交往的角度来解读主权。而对每个关系又分别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条路径展开论述,以求全面把握对主权的认识。第三节则论述了主权传统信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自由主义者采用分裂的冲突范式看待世界,因此总是陷入矛盾。一方面它依赖国家权力保障个人的权利、自由,认为主权是一国内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它又害怕国家权力对个人权利、自由的侵害,希望通过宪法来限制国家权力。与之相反,共和主义则是用和谐的眼光看待世界。共和主义认为国家是由一种协调和管理复杂社会分工的融合机构而发展起来的政治共同体,是一个和谐的、相亲相爱的共同体;主权不是同国家而是同国家的成员联系起来,并且体现在其成员的自治之中;宪法形成于综合衡量多元利益和权力的基础。因此在共和主义中宪法具有相对于共同体各组成部分的超越性地位,主权应在宪法之下。主权传统信条是在自由主义影响下形成、发展的,自由主义单一性的矛盾和问题同样表现在传统信条中。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用共和主义的世界观来修正自由主义的缺陷,又要保留或在共和主义中吸纳自由主义的先进之处。只有在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主权,并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主权 现代性 超验性 内在性 公共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1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4
  • 引言14-17
  • 第一章 导论17-47
  • 第一节 主权与国家17-23
  • 一、对主权与国家的不同认识17-20
  • 二、国家的组成要素20-23
  • 第二节 主权与宪法23-31
  • 一、从宪法词义来看主权与宪法24-27
  • 二、对主权与宪法的不同认识27-31
  • 第三节 主权传统信条中的问题31-47
  • 一、主权传统信条的提出以及它的发展31-35
  • 二、传统信条问题的症结35-38
  • 三、问题的解决38-47
  • 第二章 主权与现代性47-75
  • 第一节 什么样的现代性47-53
  • 第二节 第一个现代性:人文主义53-61
  • 一、时代背景53-58
  • 二、人文主义的产生及其中心思想58-61
  • 第三节 第二个现代性:国家主权61-75
  • 一、主权概念的理论渊源63-66
  • 二、主权模式66-69
  • 三、主权的传统信条69-75
  • 第三章 现代性主权断裂的修复及其失败75-109
  • 第一节 修复的尝试:主权与民族的结合76-85
  • 一、什么是现代民族?76-78
  • 二、民族意识的形成78-81
  • 三、民族国家的形成模式及其形成的历史条件81-85
  • 第二节 修复的失败:内在性逻辑对民族国家主权的挑战85-98
  • 一、价值冲击:人权与民族国家主权85-90
  • 二、现实冲击: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格局90-95
  • 三、理论冲击:新自由主义与民族国家的主权95-98
  • 第三节 修复失败的原因98-109
  • 一、历史原因:民族国家以及主权概念的历史性98-102
  • 二、民族国家主权神话的极权意义102-109
  • 第四章 对现代性主权的反思109-146
  • 第一节 主权遭受挑战的限度109-119
  • 一、国家理性和主权原则109-112
  • 二、人权原则对国家主权原则挑战的限度112-114
  • 三、全球化对主权挑战的争论114-117
  • 四、新自由主义主权观带来的问题117-119
  • 第二节 社会力量的再次崛起119-131
  • 一、市民社会概念的复兴120-127
  • 二、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新关系127-131
  • 第三节 从民族国家主权到宪政国家主权131-146
  • 一、民族国家主权的性质131-136
  • 二、民族国家主权的发展前景136-139
  • 三、宪政国家主权对民族国家主权的取代139-146
  • 第五章 反思的结果:主权公共性的回归146-182
  • 第一节 主权的公共性146-167
  • 一、主权的性质147-150
  • 二、主权的所在150-153
  • 三、主权是有限的153-160
  • 四、主权是可分的160-167
  • 第二节 主权公共性的表现167-174
  • 一、积极参与的共和精神:参与政治和结社自由167-171
  • 二、保护权利的自由风范:宪政的多数原则和少数原则171-174
  • 第三节 全球治理中的主权展望174-182
  • 一、几种可能174-180
  • 二、对几种主权展望的评论180-182
  • 参考文献182-192
  • 后记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主权的现代性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39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