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宪法学 相对主义宪法观 政治伦理理性化 个人主权 中国宪法教义学
【摘要】:中西历史的很多情势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一个悖论式的政治惯性,即任何诉诸人民高于宪法、人民可以不受宪法约束的宪法观,都容易成为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政治的温床。中国宪法转型的真正问题是个人基本权利这个最根本的根本法得不到尊重和保障,个人平等对抗国家主权的制度资格在政治实践中被严重削弱。这种只强调国家主权、淡化个人主权的政治统治不是具备真正道德基础的现代政治。没有个人主权,就不会有真正的人民主权。个人主权宪法地位的实现以政治伦理理性化为前提,政治伦理理性化的实质是政治不再覆盖一切价值和伦理领域,逐渐去神圣化,全社会对政治的理解逐渐趋于职业化的理解,这就是"除魅的政治",是严格区分国家主权和个人主权伦理界限的"理性化的政治"。推动政治伦理理性化的深层动力来自具有自主性的社会的崛起。由此,个人主权和社会自主权的实现是中国宪法学研究应该着力的根本问题所在。真正走向法学的中国宪法学研究,必须在现代政治哲学与教义学两个层面同时达成价值共识。未来完整的中国宪法教义学必须围绕个人主权和社会自主权的现代政治价值基准,展开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反思重构和规范实践,宪法才可能在保持安定性的同时,不丢失宪法的"法性"即正义性。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政治宪法学 相对主义宪法观 政治伦理理性化 个人主权 中国宪法教义学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面对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经济体的兴起,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新左派以一种全新的本土资源范式形成所谓中国模式的讨论,中国当代思想界继续显示着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分化。法学研究深受影响,政治宪法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宪法研究新思潮,它强调对中国宪法,要进行“生存之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忠夏;;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J];法学家;2009年05期
2 孙守飞;;在热烈和冷静之间——读《韦伯政治著作选》[J];读书;2012年02期
3 ;微博、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J];南风窗;2011年09期
4 林来梵;;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张卫东;;网络民意的崛起与中国政治生态的嬗变[J];媒体时代;2011年07期
6 张慰;;适应与自主之间的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德国国家信息行为的宪法教义学建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3期
7 张翔;;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J];清华法学;2012年04期
8 陈力丹;;谈谈网络管理的几个基本理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何怀宏;政治家的责任伦理[J];伦理学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江莹;试析资本主义精神及自我否定——读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丁智琼;;“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敏;;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法学家;2004年04期
2 李忠夏;;宪法学的教义化——德国国家法学方法论的发展[J];法学家;2009年05期
3 赵宏;;限制的限制:德国基本权利限制模式的内在机理[J];法学家;2011年02期
4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5 林来梵;郑磊;;基于法教义学概念的质疑——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6 张千帆;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8 舒国滢;寻访法学的问题立场——兼谈“论题学法学”的思考方式[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9 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10 杜强强;;基本权利的规范领域和保护程度——对我国宪法第35条和第41条的规范比较[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再践;;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成立[J];法学杂志;1983年06期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开创宪法学研究的新局面——张友渔同志在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J];法学杂志;1983年06期
3 红雨;;宪法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讨论会综述[J];法学研究;1991年02期
4 肖傅;;上海市宪法学研究会举行人权与宪法研讨会[J];政治与法律;1992年04期
5 徐祥民,任丽莉;宪法学研究面临的两个难题[J];法学论坛;2000年05期
6 郑军;;对21世纪中国宪法学研究基本思路的思考[J];法学家;2000年03期
7 范毅;;21世纪中国宪法学研究应突破的课题[J];法学家;2000年03期
8 任喜荣;世纪之交宪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1期
9 韩大元;;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宪法学研究(1982——2002)[J];法学家;2002年06期
10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宪治征程——纪念现行宪法实施2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崇德;宪法学研究要彰显中国精神[N];人民日报;2013年
2 记者 焦新波 张君;河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成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3 记者 葛铸聪;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在我市召开[N];东营日报;2006年
4 记者 燕永清;东营市宪法学研究会成立[N];东营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王贤 记者 张鑫;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N];陕西日报;2011年
6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磊;港澳基本法实践对宪法学研究的促进[N];检察日报;201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教授 陈云生;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奋进时期”[N];北京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冯建华;宪法学研究应强化“中国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伯晋;宪法学研究:方法之争引来流派纷呈[N];检察日报;2012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孟凡壮;宪法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华;论依法执政[D];武汉大学;2004年
2 张贤耀;村民选举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3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6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