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视野下我国人口法制的人权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5:08

  本文关键词:宪法视野下我国人口法制的人权定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价值 人口法制 人权保障


【摘要】:我国人口法制指与人口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和,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传承以及出于建国后实际情况的客观考虑,更因为受到宪法价值取向的直接引导,我国的人口法制一直定位为国家战略规划。作为个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国家整体规划的工具,人本身的权利和尊严没有得到重视。改革开放后,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剧变,通过与早前国内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人权标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比较发现:我国人口法制中人权保障正在加强,人口法制的定位正由国家战略规划转向人权保障。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自从“文革”结束后,我国宪法价值取向的转变是人口法制定位转型发生的关键因素。人口法制的转型还在继续,转型的最终完成以及人权保护的完善都离不开宪法学的思考和支持。本文大约共三万一千字,分为四个部分,其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标题为透视我国当代人口法制,主要是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整理出我国现行人口法制的法律规范体系,并指出计划生育法制是我国人口法制的核心部分,以计划生育法制为例证分析出我国人口法制的初始定位是一种法律化的国家战略规划。第二部分的标题为我国人口法制的人权检视,这部分是论文分析的重点,主要是通过考察国家法在人口政策领域的国际人权标准并结合我国人口法制的历史沿革与现行的人口法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人口法制的定位已经从国家战略规划转型为人权保障。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了我国人口法制定位转变为人权保障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宪法价值取向回归到了人权保障。第三部分的标题为我国人口法制中人权保障的未来图景,我国人口法制定位转变的实质就是人口法制向人口法治的转型。转变尚未完成,其人权保障也还有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促成我国人口法制向人口法治的转型,可以从改变人口规制措施、完善生育权保障机制以及扩展人口法制的调整范围等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四部分是结语,对全文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我国人口法制中人权保障的未来。论文较为新颖地从宪法视角对我国人口法制中的人权保障问题进行探索,采取了实证和比较分析方法,剖析了人口法制定位转变的原因、内容及未来走向,并对人权保障的完善提出了改良意见。
【关键词】:宪法价值 人口法制 人权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D922.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一、透视我国当代人口法制10-18
  • (一)文本分析:勾勒我国现行人口法制10-14
  • (二)计划生育法制:我国人口法制的核心14-16
  • (三)人口法制的初始定位:国家战略规划16-18
  • 二、我国人口法制的人权检视18-32
  • (一)人口领域中的人权18-20
  • (二)人权检视:我国人口法制的定位转变中的人权标准20-30
  • (三)正视变革:对人口法制定位转变的反思30-32
  • 三、人口法制中人权保障的未来图景32-36
  • (一)定位转变的实质:人口法制向人口法治的转型32-33
  • (二)实现人口法制定位转变的路径分析33-36
  • 四、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学章,吴凌翊;创造大连良好的人口环境[J];大连干部学刊;2005年06期

2 王如怡;;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口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个案[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3 钟雯君;;70亿人口困惑,世界如何应对[J];社会与公益;2011年12期

4 沈新国;;创新举措 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J];当代贵州;2013年02期

5 张忠泽,周隐珍;刍议发展中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J];理论探索;1994年06期

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J];西宁政报;2012年02期

7 何新;;中国历史中的人口规律与社会治乱[J];党政干部文摘;2002年08期

8 方渊;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宏观认识和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理论研究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贵州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简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学成;古冈文乔;詹向明;;亚洲各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南洋资料译丛;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晓雯;;人口,和谐四川链上的重要一环[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连霞;马定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洪涛;赵恒波;郭亚军;;沈阳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以创先争优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A];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郭斌;;近十年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如怡;;构建和谐社会人口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个案[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相利;庄海燕;;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的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分析[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9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 创建省级特色社团[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王金营;戈艳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然需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利春;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2 张瑞;市人口计生委以全委会精神统领计生工作[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3 孙宏波邋石晶岩;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创新人口计生工作[N];吉林日报;2007年

4 谢颖;从人口角度透视俄罗斯经济发展态势[N];远东经贸导报;2006年

5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周长洪;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做好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王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山西省平定县县长 王银旺;从全局出发谋划推进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8年

8 屈强 宝塔区计生局;关于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的思考[N];延安日报;2010年

9 省人口和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章文彪;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N];浙江日报;2010年

10 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飞;划分人口功能区 建设美丽五大连池[N];黑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大森;科技、人口、土地互动机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戴慧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林凡元;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永奎;太湖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1990- )[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新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宇;当代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新形势、新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娜;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海峰;清代云南人口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纪丽萍;天河区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3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63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