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度宪法》中的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17-08-28 16:33
本文关键词:论《印度宪法》中的保留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宪法 保留制度 表列种姓 表列部落 落后阶层
【摘要】:保留制度源于印度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非婆罗门化运动”,但是在制宪者们出于近代平等观念而将其写进《印度宪法》时,,保留制度之于印度人民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虽然宪法明示了保留制度的实施对象及内容,但是如何定义对象却成了难题,尤其是对“其他落后阶层”的定义,以种姓为基础的判断标准一直备受诟病。另外,各界对保留制度的各项实施效果也是褒贬不一。随着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各个落后阶层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司法机构制约作用的发挥,保留制度本身及其实施程序都逐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完善,尤其针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保留制度至今已无太大争议,但是针对其他落后阶层的保留制度却有待继续发展。无论保留制度的实施是否会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无论保留制度是否会加强种姓制度,在弱势群体力量不断凝聚以至其势力不容忽视的社会背景下,保留制度势必将会较长时间内在印度存在。
【关键词】:印度宪法 保留制度 表列种姓 表列部落 落后阶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3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
- 第一章 何谓保留制度8-12
- 第一节 保留制度的宪法基础8-10
- 第二节 保留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根源10-12
- 第二章 保留制度的实施对象12-19
- 第一节 表列种姓、表列部落12-15
- 一、具体构成12-14
- 二、名称来源14-15
- 第二节 其他落后阶层15-19
- 一、解读宪法中所述“其他落后阶层”时的分歧15-16
- 二、“落后阶层”定义的多样性由来已久16-19
- 第三章 保留制度的具体实施历程及效果19-33
- 第一节 针对“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的实施历程及效果19-25
- 一、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的确立19-21
- 二、针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保留制度的实施效果21-25
- 第二节 针对“其他落后阶层”的实施历程及效果25-33
- 一、1953 年的落后阶层委员会26-28
- 二、20 世纪 60 年代普遍反对制订全国性落后阶层名单28-30
- 三、20 世纪 70 年代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各自不同的落后阶层政策30-31
- 四、1979 年的落后阶层委员会31-33
- 第四章 重点案例介绍33-46
- 第一节 State of Madras vs. Champakam Dorairajan and Sri Srinivasan(马德拉斯邦诉萨姆帕卡姆·哆利拉央与斯利·斯利尼维亚森,1951)33-37
- 第二节 M.R.Balaji and others vs. State of Mysore(巴拉耶等人诉迈索尔邦,1962)37-46
- 第五章 探讨争议焦点46-49
- 第一节 将过多的公职岗位保留给弱势群体是否将影响工作效率46-47
- 第二节 保留制度的实施是否加强了种姓制度的存在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55
- 后记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新有;;印度的贱民与贱民政治[J];才智;2009年20期
2 Mahendra Pal Singh;柳建龙;;印度宪法上基本权利的体系、范畴及其实现[J];公法研究;2010年00期
3 高鲲;;印度的保留政策和种姓矛盾[J];南亚研究;1992年02期
4 一之;《印度宪法》中有关“平等”的条文试析[J];南亚研究季刊;1996年02期
5 Mahendra P.Singh;Surya Deva;柳建龙;;印度宪法:于多样性中统一的典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赵伯乐;;印度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探析[J];世界民族;2010年01期
7 赵卫邦;印度贱民处境在近代的变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8 贺永红;;印度的“落后阶层”保留制度[J];中国人大;2010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娜;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48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4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