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常规与非常规“跑路”事件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5:14

  本文关键词:常规与非常规“跑路”事件比较研究 出处:《三明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跑路”案 法治 企业主


【摘要】:近年企业主"跑路"案多发,按发生机理的主动或被动性,"跑路"案可分为常规与非常规型。常规型"跑路"案的实质是企业主为了躲避债务而潜逃的违法犯罪事件,非常规"跑路"案虽然也具备企业主"消失"表象,但实际并不同于媒体经常报道的常规"跑路"案,而属于由债权人引发的群体违法事件。受基层诸多现实因素制约,一些办案机关往往将两类"跑路"案混为一谈,并对企业主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从而有失公允。区分两类"跑路"案,便于办案主体明确案件性质、区分罪与非罪,分别采取不同处置方式,进而有利于保障人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还可促使媒体提升报道质量。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usiness owners "run" cases,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initiative or passivity. The case of "running the road" can be divided into routine and unconventional type. The essence of the "running road" case is the illegal and criminal event that the business owner absconded in order to avoid the debt. Although the unconventional "runaway" case also has the appearance of "disappearance" of the business owner, it is actually not the same as the routine "running the road" case, which is often reported by the media. But belong to the group illegal events caused by creditors. Restricted by many practical factor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some organs often confuse the two types of "running the road" cases, and take the same way to deal with the business owners. Thus, it is unfair to distinguish the two kinds of cases, so as to make clear the nature of the case, to distinguish the crime from the non-crime, and to adopt different ways of dealing with each cas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Can also promote the media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orting.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4.3
【正文快照】: 近年,企业主——特别是私营小企业主“跑路”问题,因其具有相对较广的社会影响力,从而频频登上主流媒体显要位置。例如发生在2009年的中国年度典型案件——“浙江吴英案”,以及2015年审结的“上海泛鑫女老板陈某跑路案”。虽然大多媒体对“跑路”事件的报道工作,尽量做到与事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胡金华;[N];华夏时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和公民参与[J];东方法学;2012年02期

2 李綦通;;犯罪生态学理论视野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与对策[J];东疆学刊;2011年02期

3 顾辉辉;;“扒窃”直接入罪:疑虑、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5期

4 赵秉志;金翼翔;;CPTED理论的历史梳理及中外对比[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3期

5 朱兴祥;张峰;;论“破窗理论”与流动人口犯罪控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韩清;李兴明;;“破窗”心理、“破罐”心理和未成年人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4期

7 谭袁;;中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制度研究[J];朝阳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8 熊少波;廖怀高;;破窗理论视角下的女性智障者性被害的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孔璋;林宝辉;;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形成——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J];东南司法评论;2013年00期

10 方可人;闫兴无;;资本视域下“破窗理论”对社区建设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薛风雷;毒品犯罪侦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大千;长春市犯罪空间分析及规划管理防控[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安曦萌;中美刑事政策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常宇刚;城镇化进程中的犯罪问题实证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世卿;;社区警务室建设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宏斌;;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1367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367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