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边疆地区的刑罚思维方式研究——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的考察与分析
本文选题:法律边疆地区 切入点:刑罚思维方式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当前,我国法律边疆地区的制度结构依然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构成的二元结构,对该地区的刑罚运行构成了明显的制约。以民族国家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刑罚压制思维过于强调正式制度的作用,无法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进而使正式制度无法有效展开,因而应当受到清理。以刑法谦抑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刑罚治理思维,强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有效对接,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刑事冲突,而且有利于增强正式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因而应当得到提倡并且能够通过建立商谈与妥协理论得到贯彻。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ystem structure in the legal frontier area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a du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formal institution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 The penalty suppression thinking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the nation state i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the formal system, and can not establish an effective link between the formal system and the informal system. So that the formal system can not b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and should be cleaned up. The criminal punishment governance think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esty and suppression of criminal law, emphasizing the effective docking between formal system and informal system,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 the criminal conflict. And it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formal system and should be advocated and implemented by establishing the theory of negotiation and compromis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FX046)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永生;;中国藏区刑事和解问题研究——以青海藏区为中心的调查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2 苏永生;;“赔命价”习惯法:从差异到契合——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考察[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高仕银;;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本土化进路——以域外明确性判断标准考察为基础的展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孙勇;刘庆丰;;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之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7 刘雨辰;;赋权与公共部门的合法性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黑静洁;;反思客观归责[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张静焕;;法律逻辑视阈下的“禁止”和“允许”[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印大双;;中国法律推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7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春成;;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与不充分性:个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e,
本文编号:1682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8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