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刑法中“行凶”含义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9 19:26

  本文选题:刑法 切入点:行凶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5年02期


【摘要】:自我国刑法颁布实施以来,围绕着"行凶"一词的确切含义,刑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至今日,也尚未有定论。所以,本文以列举对"行凶"概念的不同观点入手,对各种观点进行客观表述并进行综合比较和简要评析。以刑法条文的体系结构和立法目的,对"行凶"所包含的刑法学含义做了全新的剖析,以试图找到完善认定"行凶"犯罪的司法标准。尽管对"行凶"的特别防卫权规定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我们还是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到对"行凶"的特别防卫权规定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但丰富了特别防卫制度,而且符合当下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的社会需求,具有积极的立法意义。今天我们的讨论,乃是期许特别防卫权制度能够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的法律需要。
[Abstract]:Since China's criminal law promulgated, around the exact meaning of the word attack ", the criminal law has been debated, until today, it has not yet been finalized. Therefore,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ncept of" murder "of various points of view expressed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brief analysis to the criminal law. The provisions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legislation purpose of" murder "contains the meaning of criminal law has made a new analysis, trying to find the perfect identification" attack "of criminal justice standards. Despite the" attack "the provisions of special defense right has been very controversial, but we still want to see the view of history the provisions of the" special attack "has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special defense system,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crackdown on violent crime has positive social needs. Legislative significance today, our discussion is to expect that the special defense right system can develop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ally,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re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legal need to fight serious violent crime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艳红;刑法第20条第3款“行凶”一词的理论考察[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2 熊琦;;关于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的再讨论——以中德比较法视野进行考察与反思[J];法学评论;2012年04期

3 何萍;;论特殊防卫中的犯罪侵害——兼评邓玉娇故意伤害案[J];法学;2009年08期

4 陈兴良;论无过当之防卫[J];法学;1998年06期

5 李晓瑜;;“行凶”若干问题论述[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6 邢扬;;是故意伤害还是间接故意杀人[J];法学杂志;198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承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再探讨——基于立法例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大元;;试论正当防卫辩护的举证责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振生;;论刑罚的流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6 刘彦辉;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思考[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7 张巍;;对不作为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杨金玉;正当防卫之“必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陈智元;;缓刑制度有关问题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方鹏;;德国刑法竞合理论与日本罪数理论之内容比较与体系解构——兼及中国罪数理论的走向选择和体系重构[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苏宏峰;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杨国章;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及实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轶;特殊防卫权主体之审视[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黄明儒,吕宗慧;论我国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卢勤忠;无限防卫权与刑事立法思想的误区[J];法学评论;1998年04期

4 陈兴良;论无过当之防卫[J];法学;1998年06期

5 冯亚东;;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遂[J];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冰;;警察防卫权之思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国飞;;对特别防卫权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1期

3 周U喓,

本文编号:168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8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