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犯罪定量评价的体系化转变
本文选题:网络犯罪 切入点:定量标准 出处:《东方法学》2015年06期
【摘要】:在信息时代,以"数额"为中心的犯罪定量传统评价体系开始向以网络空间各种"情节"为支点的新型定量标准体系倾斜。"数额"在定量标准体系中地位下降,表现为信息时代犯罪对象的虚拟化、使用权化导致犯罪数额以数量计,还表现为信息时代的行为方式变化导致人(户)次标准的兴起。信息时代传统犯罪的异化引起定量因素的变化,用户数、注册会员人数、实际被点击数等评价标准已被使用,网站数、跟帖数、网络传播行为等标准也应发展。计算机犯罪要求的"情节严重"、"后果严重"在信息时代异化为信息组数、系统台数、系统运行时数等标准,系统规制网络攻击行为时其定量评价对此也应考量。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mount of "as the center began to network space" plot "as the fulcrum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quantitative model tilt." status drop amount "in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system, the performance of virtual information era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the use right of the amount of crime caused by volume also, a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behavior of lead (households) rise time standard. The alien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crime, quantitative factors of the number of users,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members, the actual hits such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have been used, the number of sites, the number of threads, the standard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havior should also b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rime. The requirements of" serious ","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number of inform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alienation of system when the system runs the number of units, the standard system of regulation of network attack behavior whe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is should be Consider it.
【作者单位】: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证书号:201409110089)资助~~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满意;;三网融合进入关键时期 信息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组组长邬贺铨[J];保密科学技术;2012年08期
2 于志刚;郭旨龙;;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体系化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于志刚;;网络犯罪的发展轨迹与刑法分则的转型路径[J];法商研究;2014年04期
4 于志刚;;信息时代和中国法律、中国法学的转型[J];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5 于志刚;;三网融合视野下刑事立法的调整方向[J];法学论坛;2012年04期
6 郭旨龙;;网络安全的内容体系与法律资源的投放方向[J];法学论坛;2014年06期
7 于志刚;;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林竹静;;数字化作品著作权犯罪定罪标准重构——兼谈关于刑法第217条、第218条的修正意见[J];犯罪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黑静洁;;论对死者财物的占有——对“占有”概念的重新解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刘向红;关于刑法适用范围理解和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郝方f ;;再议秘密取回被行政机关扣押财产的行为定性[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4 于志刚;;“风险刑法”不可行[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5 胡俊青;赵亮;;“3Q”之争与我国网络立法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2年06期
6 高铭暄;吕华红;;论单位犯罪的自首[J];公民与法(法学);2011年02期
7 孙国祥;;宽严皆失: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失衡之乱象及纾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文华;;我国刑法分则研究之考察[J];东方法学;2013年01期
9 李洪涛;;浅谈三网融合背景下智能手机犯罪及其刑事立法调整[J];法制与社会;2013年13期
10 云和县人民法院课题组;;寄附型网络赌博关联犯罪问题实证研究——以对局型网络游戏为视角[J];法治研究;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守芬;王琪;;从犯罪学角度观察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形态[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亮;;从“3Q”之争反思中国网络产业立法之方向[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玉珏;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光文;论我国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频发的原因与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熊瑛;量刑视野下的立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新;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巍;涉网络犯罪相关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杰;论刑法中的敲诈勒索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钰珂;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法律规制与完善[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白丽华;论网络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白利勇;网络“恶搞”的刑法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林先海;关于制作、传播木马行为的刑法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吴先雄;网络空间中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孙强;网络空间中非法传播电子书的刑法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荣艳;互联网信息系统安全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生勤;“涉黑”案中的“非法经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董啸;论“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彩云;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有关问题之探析[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2 皮勇;论我国刑法中的计算机病毒相关犯罪[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3 刘跃进;;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之间的概念关系与构成关系[J];保密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4 马治国;信息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初探[J];科技与法律;2004年03期
5 于志刚;郭旨龙;;“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任贤良;;推动网络新媒体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J];红旗文稿;2014年11期
7 王仲夏;;谣言猛于虎[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6期
8 于志刚;;信息时代和中国法律、中国法学的转型[J];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9 徐国飞;沈连丰;陆雪萍;燕锋;;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Z1期
10 于志刚;;“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的财产化与刑法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周斌;[N];法制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那罡;[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t,
本文编号:1682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8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