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个案类型特征视阈下的刑事司法与民意——以2005至2014年130个影响性刑事案件为研究范本

发布时间:2018-03-29 21:20

  本文选题:影响性个案 切入点:民意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对近年来130个影响性刑事个案中的民意、刑事司法及其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个案能够受到普遍关注并形成民意与刑事司法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犯罪主体被判处的刑罚、涉案主体的身份、犯罪折射的社会问题。不同类型的个案,民众的意见表达方式、表达内容、对刑事司法的影响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影响性刑事个案中民意促进了刑事司法朝着更为客观、公正的方向发展,但尚不能说这是法治的胜利。个案的处理,出现了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反复,这是对民意作为影响司法的一种力量的强化。应努力营造刑事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逐步推进社会改革、约束公权力行使、加强对弱者的保护、建立司法与民众的沟通机制、发挥司法判决对民意的改造。
[Abstract]:A study of the public opinion, criminal justice and its relationship among 130 influential criminal cases in recent years shows that cases can receive general attention and form a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which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For example, the penalty imposed by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the identity of the subject involved in the case, the social problems reflected by the crim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the content of expression, the influence on criminal justice are different. Public opinion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justice towards a more objective and fair direction in influential criminal cases, but it cannot be said that this is a victory of the rule of law. The handling of cases has resulted in repeated public opin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This is a strengthening of public opinion as a force affect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We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criminal justice and public opinion, gradually promote social reform, restrain the exercise of public power,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weak, and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judiciary and the public. Give play to the reform of public opinion by judicial decision.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山;;“报复社会”型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研究——以2005年以来的22个案例为考察对象[J];法学杂志;2011年S1期

2 周安平;;“天价过路费案”对法律常识的偏离[J];法学;2011年03期

3 孙国祥;;受贿罪量刑中的宽严失据问题——基于2010年省部级高官受贿案件的研析[J];法学;2011年08期

4 邓路遥;;论影响性诉讼个案的法律价值[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5 徐光华;郭晓红;;民意和媒体对刑事司法影响的考察——以两起“捡”球案同案异判为例[J];法商研究;2012年06期

6 靳高风;;2012年中国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梁根林;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8 吕小辉;;热点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J];学理论;2012年05期

9 姚冬琴;;“未富先奢”,该不该?[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25期

10 周永坤;;政治当如何介入司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刘志坚;;论量刑程序中各利益群体的“信息-利益”整合[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强军;;社会舆情与刑法运作互动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5 秦川;;民意关注司法审判的法理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王婧;;从《论犯罪与刑罚》看死刑的存废[J];才智;2009年18期

7 季为民;聂双;;舆论监督给隐性采访营造了什么样的空间——隐性采访能够成立的条件论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刁胜先;刘仲秋;李文豹;;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论我国公立高校管理权的法律定位——以私权力(社会权力)为核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黄永香;;依物权结构理论求解权利与权力及关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罗以澄;吴玉兰;;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的互动关系[J];当代传播;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沈君;王静静;;个案民意的司法适用——以裁判方法和制度控制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康军;;论废除死刑的中国路径[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鑫;杨薇薇;;浅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私权利[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彭浩;;社会风险评估纳入司法决策机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风险预期对司法裁判反向作用的考察[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6 刘为勇;杨劲;王群;;作为“中国问题”的死刑存废[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7 郭建勇;;区分司法品质:法院、法官与判决——司法场域中信号的传递与信任的生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庞景玉;何志;;顾此不能失彼:裁判与民意的博弈与衡平——以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程欲民;丁吉生;;为公众参与司法搭建平台——论公众意见在刑事审判中的引入[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郭百顺;;从形式到实质:论刑事判决的合情理性[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艳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静;试论刑事司法中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凯;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稳定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逸群;当下中国司法政策认知论[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幸;试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杰;论法官司自由裁量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于楠;论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D];山东大学;2010年

9 庄新玲;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高溟莲;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槐植;论刑法学若干重大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凌斌;;商鞅战秋菊——法治转型的一个思想实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许章润;法律理性与人类正义——对于朱理思·斯通教授聘任案的社会-学术史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4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5 单晓云;李旺城;;检察机关撤回起诉适用“危机”及改革出路——对北京市近年来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案件情况的实证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J];新闻采编;2008年03期

7 朱桐辉;;案外因素与案内裁量:疑罪难从无之谜[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8 谢佑平,闫自明;律师角色的理论定位与实证分析[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9 林喜芬;;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功能考辩与变迁改良[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10 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J];读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夏伟;王周瑜;;存异难: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之忧——以近十年判决无罪人数走势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检察院 仇新华;[N];检察日报;2009年

2 记者 吴兢;[N];人民日报;2005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N];人民日报;2010年

4 郭晓红;[N];法制日报;2012年

5 四川大学教授 龙宗智;[N];南方周末;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杜萌;[N];法制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 冯海娟;[N];法制日报;2012年

8 记者 肖玮 徐盈雁 徐日丹;[N];检察日报;2012年

9 盛学友;[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武俊;;影响性诉讼:法治进步的司法引擎——解读2005年度十大影响性诉讼[J];人大研究;2006年03期

2 邓路遥;;论影响性诉讼个案的法律价值[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3 艾佳慧;;网络时代的影响性诉讼及其法治影响力(下)——基于2005—2009年度影响性诉讼的实证分析[J];中国法律;2010年05期

4 缪爱丽;;美国的被害人影响性陈述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2012年04期

5 习明;;2005年—2009年度刑事影响性诉讼的实证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02期

6 郝艳兵;;影响性诉讼的司法应对——基于对刑事影响性个案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赵肖筠;苏静;;“影响性诉讼”折射法律文化交融[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7年00期

8 杨涛;;“影响性诉讼”深刻改变我们生活[J];法治与社会;2006年03期

9 麦芽糖;;亲爱的 别让冷战影响性福[J];婚育与健康;2010年05期

10 李蒙;;2010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出[J];民主与法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安凤德;赵华军;;“个案改变中国?”——影响性诉讼中公众意见对司法的影响及其阐释[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2 赵肖筠;苏静;;“影响性诉讼”折射法律文化交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友;影响性诉讼:以个案推动民主法治[N];检察日报;2005年

2 刘武俊;认真对待“影响性诉讼”[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刘武俊;让我们共同关注影响性诉讼[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刘武俊;影响性诉讼是和谐社会的司法引擎[N];福建日报;2007年

5 吴革;公益视野中的影响性诉讼[N];法制日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武俊;让影响性诉讼成为和谐社会的司法引擎[N];法制日报;2006年

7 刘武俊;为什么要格外关注影响性诉讼[N];检察日报;2006年

8 杨涛;“影响性诉讼”推进法治中国[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影响性诉讼评选发起人、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革;2009影响性诉讼:击的不是墙,而是人们的心灵底线[N];南方周末;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阳 本报见习记者 蒋皓;司法借力影响性案件净化社会环境[N];法制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成豹;2005-2009年度刑事影响性诉讼实证分析与法治意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吴铁洲;2007-2011年民事影响性诉讼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3 粟灵;《南方周末》法制报道议题与“十大影响性诉讼”相关度研究(2007-2011)[D];复旦大学;2013年

4 张恒亮;不同病因对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82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82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