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盗窃物品以勒索钱款的犯罪认定与处罚——从剖析非法占有目的入手

发布时间:2018-04-23 21:53

  本文选题:非法占有目的 + 排除意思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5年03期


【摘要】:财产犯中的取得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该目的内涵是利用意思,排除意思没有必要。凡是具有享用财物可能产生的某种效用、利益的意思,或者说,凡是以单纯毁坏、隐匿意思以外的意思而取得他人财物的,都可以评价为利用意思。盗窃物品以勒索钱款的场合,行为人对被盗物品具有利用意思,满足了非法占有目的,同时具有客观窃取行为与主观盗窃故意,因而成立盗窃罪。在以勒索钱款的意思盗窃单纯体现财产法益的物品时,如果真实具有返还财物的意思,成立盗窃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实质一罪,以盗窃罪处罚;如果仅有勒索钱款的意思而无返还财物的意思,以盗窃罪与敲诈勒索罪并罚。在以勒索钱款的意思盗窃车牌时,由于车牌这一对象的特殊性,勒索行为不成立敲诈勒索罪,如果符合多次盗窃或数额较大的标准,成立盗窃罪与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两者是法条竞合关系,以盗窃罪处罚;如果不符合盗窃罪的定罪标准,只能论以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
[Abstract]:The crime of obtaining property crime requires the perpetrator to have the purpose of illegal possession subjectively. The purpose connotation is to use the intention, but it is unnecessary to exclude the intention. Any person who has a certain utility or benefit which may be produced by enjoying property, or who acquires another person's property by means other than simple destruction and concealment of meaning, may be evaluated as utilizing the meaning. On the occasion of extortion, the perpetrator has the intention of using stolen goods, which satisfies the purpose of illegal possess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objective theft behavior and subjective theft intention, thus establishing the crime of theft. In the meaning of extortion money to steal goods that simply reflect the interests of property law, if the true meaning of return of proper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ft and extor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crime of a crime of punishment for theft; If only extortion means no return, both larceny and extortion are punished. When stealing license plates with the intention of extorting money,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object of license plates, extortion does not constitute the crime of extortion. If it meets the criteria of multiple thefts or large amounts of money, the crime of theft and the crime of stealing documents of state organs are established. If they do not meet the conviction standard of larceny, they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the crime of stealing the documents of state organ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2 王充;;论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3 蒋铃;;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理论的内容和机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黄国盛;;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研究——兼论《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第4项的理解与适用[J];中国检察官;2010年24期

5 刘明祥;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6 左袖阳;;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分[J];中国检察官;2013年02期

7 赵靖;;盗窃车牌后索财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J];中国检察官;2012年22期

8 吴加明;叶小舟;;盗窃车牌后索财的行为应定敲诈勒索罪——对《盗窃车牌后索财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一文的商榷[J];中国检察官;2013年04期

9 陈建平;韩彦霞;;盗窃车牌勒索钱财案件之定性[J];中国检察官;2010年04期

10 李云;;盗窃车牌索财如何定性[J];人民检察;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建平;保险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贾敏飞;票据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反思[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3 刘艳红;论非法定目的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黄冬生;;行使财产权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邓志伟,丁念红;诈骗犯罪目的论探析[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6 李纬华;向敦来;;秘密取回自己被行政机关所扣押的财产之行为性质研究[J];法律适用;2010年08期

7 桂亚胜;;论事后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12年04期

8 付立庆;;中国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描述、追问与评价[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9 叶庆瑞;;论非法占有目的与一时使用目的之归罪[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10 金剑;;如何认定刑法上非法占有的故意[J];法制与社会;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2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张利兆;保险诈骗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毛冠楠;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建勋;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鑫;论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登殿;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概念之解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应宏伟;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祖贤;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单光印;盗窃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曼莎;“上访敲诈政府”行为的刑法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雯汀;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段旭蛟;论盗窃罪中“非法占有目的”在认定上的困惑及解决问题的思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郑小红;对盗窃车牌索财行为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晶晶;杜庆芳盗窃案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丁磊;敲诈勒索罪逻辑结构内容解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志刚;;关于“使用盗窃”行为在网络背景下入罪化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姜金良;;财产性利益可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以盗窃欠条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国强;;无体财产概念对现代所有权观念的影响[J];当代法学;2009年04期

4 童伟华;;论盗窃罪的对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周光权,李志强;刑法上的财产占有概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刘明祥;;论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8 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9 李蕤;;1995-2010年我国多发性侵财犯罪发展演变及侦防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刘明祥;论目的犯[J];河北法学;199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兴良;[N];检察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勇;秦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论析[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陈增宝;浅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吴学斌,俞娟;论我国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4 吴贵森;;非法占有目的法律地位探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

5 吴贵森;;非法占有目的推定解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张红昌;;财产罪中规定非法占有目的的质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梅象华;;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徐光华;;“非法占有”应当成为刑法保护的对象[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颜小冬;刘忠贻;赵航;;论非法占有目的包括对实物价值的利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洋;;论诈骗类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云勇;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证明[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丽梅;论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D];山东大学;2010年

3 雷秀华;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钟鸣;论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凯;刑法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戴军;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及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方彬;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付安平;论我国刑法的非法占有目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余云晖;论经济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雯汀;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3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793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