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刑法规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04:05
本文选题:盗窃虚拟财产 + 盗窃罪 ; 参考:《吉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网络游戏产业更是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着重大作用。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但在网络游戏勃然兴起的同时,关于网络游戏的犯罪浪潮也汹涌而来。玩家游戏中虚拟货币和虚拟装备被盗的事情频繁发生。由于我国的法律对虚拟财产的属性没有明确定性,对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也没有详细的条文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司法机关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依据不同的条文判罚,最终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窘境。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立法理论和国内外的司法实践,进一步分析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及其是否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问题。同时,对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盗窃虚拟财产的具体数额如何计算以及犯罪的既未遂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近年来网络游戏不断兴起,虚拟财产作为网络游戏的一部分其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针对虚拟财产的犯罪大量出现。由于我国关于盗窃虚拟财产行为没有明确的刑法条文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尴尬局面。同样是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出现了以侵犯通信自由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盗窃罪四种判罚结果。笔者认为虚拟财产具有一般公私财产的属性,应当受到刑法的保护,对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应该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如果要认定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盗窃罪的对象是一般公私财产,所以首先得确定虚拟财产具备一般公私财产的属性。因为虚拟财产具备一般公私财产的三个属性:有用性、稀缺性、可支配性。所以虚拟财产应是财产,受刑法保护。其次,将虚拟财产归入《刑法》第92条财产的定义中是符合法理的,用盗窃罪规制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也是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再次,在司法解释中已有先例,盗窃罪的对象包括电力、煤气等无体物,所以将虚拟财产列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也是可行的。另外从盗窃虚拟财产案件的发生数量,虚拟财产的价值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分析,刑法将虚拟财产为财产保护是必要的。最后对盗窃虚拟财产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都是与传统盗窃罪契合的。因此,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应当以盗窃罪惩处。 打击盗窃虚拟财产犯罪不仅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外早有立法先例。韩国立法承认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认为虚拟财产和银行里面的货币没有本质区别,对于符合犯罪条件的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定盗窃罪。美国不仅视虚拟财产为动产,而且在立法中将虚拟财产纳入遗产执行范围。日本和德国立法承认虚拟财产的财产地位,但认为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应定为网络诈骗罪。这虽然和盗窃罪罪名不同,但都是财产犯罪的罪名,本质上都认可虚拟财产是财产的。我国大陆地区没有明确针对虚拟财产的条款,只是针对网络犯罪设置了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相关犯罪及刑法修正案增加的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在后面的评析中笔者全面分析了以这些罪名判罚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不恰当性,而应定盗窃罪。 就是因为我国没有明确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也没有详细的条文规定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导致我国在惩治盗窃虚拟财产犯罪方面陷入窘境。因此我们需要完善我国的法律。笔者提出两点建议,第一,通过立法解释将虚拟财产纳入《刑法》第92条财产的定义中;第二,因为在现阶段,立法解释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的方式解决虚拟财产盗窃行为的纠纷,这是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然后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关于盗窃虚拟财产案件中,盗窃数额的认定方法,以及盗窃虚拟财产犯罪的既遂问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 network game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people ' 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 The network gam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et economy .
In recent years , the network game has been rising , and the value of virtual property as part of network gam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 and the crime of virtual property has appeared . As a result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virtual property has the property of general public and private property , it should be protected by criminal law , and the act of stealing virtual property should be punished with theft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crime target of theft . In addition , it is necessary to classify the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property of theft .
The crime of stealing virtual property is not only an urgent problem in China , but there is a legislative preced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 In Korea , the property of virtual property is recognized .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virtual property and the money in the bank are not the same .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property status of the virtual property is recognized by the legislation of Japan and Germany .
In the later analysis ,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the theft of the virtual property of the theft of the virtual property , and the crime of theft should be fixed .
So we need to improve our country ' s law . First ,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interpretation , the virtual property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finition of Article 92 property of criminal law criminal law .
Second , because at the present stage , the legislative interpretation is not perfect , it is also possible to solve the dispute of the virtual property theft behavior through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judicial organ ,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virtual property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旭霞;;虚拟财产解析——以虚拟有形财产为主要研究对象[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2 赵秉志;阴建峰;;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陈云良;周新;;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之选择[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4 蔡娟;沙季超;;试论盗窃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行为的法律适用[J];法治研究;2008年12期
5 施凤芹;;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6 陈巍;;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件侦查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徐岱;刑法的立法解释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郭丽娜;敬从军;;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之比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许剑颖;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情报杂志;2004年01期
10 董文辉;陈冉;;网络背景下认定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若干疑难问题[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795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795046.html